欢迎来到涵江文明网!
文明实践|莆田涵江:“话理涵江”传党音 声声入耳聚民心
【发布日期:2023-09-06】 【来源:】 【字体显示:

莆田市涵江区针对传统宣讲形式单一、内容乏味、群众参与度低等问题,探索建立了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理论功底扎实、宣讲接地气、有特色的宣讲队伍,组建“话理涵江”宣讲队。自2021年以来,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探索宣讲新模式,坚持问需于民、深入一线、线上线下相结合、用百姓语言讲述理论故事,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建好“小分队”,构建“大格局”

 坚持加大挖掘力度,凝聚宣讲新动力。通过开展比赛选、重点部门挑、发动基层推、专业理论组、特色群体融等形式,组建10支多类别90余人的常态化有特色的宣讲队伍;完善基层宣讲队伍培训机制,通过备课、授课、比赛、观摩等方式,提升基层宣讲队伍整体素质能力。


全区宣讲骨干培训会

打造“小主题”,讲好“大道理”

 坚持量质并重,兼顾时效和灵活,将理论宣讲内容嵌入群众平常生活,融入故事、文艺节目,用快板、小品、三句半、赞句等“理论+”形式,讲好“莆仙话”,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入脑入心。结合宣讲员特点,让领导干部讲党的理论政策;结合主题教育,请退休老干部谈初心体会。结合历史、文化、文艺、时事、阵地等资源,打造“红色+”深入、“故事+”浸入、“文艺+”融入、“惠民+”注入等各类“理论+”新形式,帮助群众更好地学深悟透党的好声音。


宣讲志愿服务活动

用活“小载体”,营造“大氛围”

 常态化运用涵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线上平台四单模式,突出“分众化”“对象化”,把课堂搬进农村、社区、机关、企业、学校、军营等基层一线;采取流动式和固定式相结合,组织宣讲员在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田间地头、家庭门院等场地,在假期、农闲、休闲等碎片化时段,利用乡言土语,话文明、聊生活,从群众息息相关的生活上入手,更好地为老百姓在政策上解“渴”、在思想上解“惑”。

组织宣讲力量、备好宣讲内容、灵活宣讲形式……涵江区多措并举,让一场场理论宣讲更接地气、更有热气,让群众听得懂、听得进,让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线上线下阵地广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云宣讲

巩固提升家风家训馆、爱国教育基地等15个传统阵地,推出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闽中红色游等5条文明实践行走路线,打造实景课堂,开展现场理论宣讲;开通红色公交路线,打造红色主题车厢,把公交车变为流动课堂;开辟新媒体理论宣讲阵地,在涵江区融媒体中心建立“云宣讲”平台,制作推广《学党史·颂党恩》《涵江产业发展》等宣讲短视频。利用“涵江时讯”视频号等平台,全程网络直播主题宣讲活动,选树优秀宣讲员围绕木兰溪治理、乡村振兴、党史等内容录制10多期“云宣讲”节目,播放量超2万人次。

宣讲优质传播广


走进社区、部队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宣讲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宣讲活动,以解读导读的形式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宣讲热潮,推出《非遗文化中的平凡坚守》《侨乡振兴说》《基层“治”慧》等10个主题宣讲;制作推出的各类宣讲短视频及有关经验做法近20篇在学习强国、东南网等多家媒体平台刊发;优秀宣讲员在莆田市理论宣讲比赛中名列前茅。



活动丰富受众广


走进校园、企业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近两年,涵江区“话理涵江”宣讲队面向不同基层群众群体,坚持“群众在哪里,宣传就到哪里”的工作思路,把“理论观点”转换成“群众语言”,创新“短平快”宣讲模式,围绕“学党史·传家风·扬美德”、“党的声音进万家”、“学党史 颂党恩”等主题,编排快板、舞蹈、情景剧、小品、赞句等节目,开展巡回宣讲60余场,直接受众5500多人次,累计举办490余场宣讲,覆盖线上线下超2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