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十分钟公园休闲圈”为幸福生活加码。 陈琳 摄
水清岸绿,移步换景;推窗见绿,出门就能逛公园……近年来,涵江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执“绿”为笔,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出了一条生态优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文明和谐的绿色发展新路,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绘就“满目青绿”
3月13日,涵江区各套班子领导来到白塘镇东墩村植树点,与机关干部、志愿者代表一同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当天共种下荔枝、异木棉、羊蹄甲等苗木300余株,掀起全区全民义务植树热潮。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植树造林653公顷,完成森林抚育674公顷,建成省级森林村庄1个,实现绿化工作“开门红”。
白塘镇双福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涵江融媒体中心 供图
绿色生态是涵江的优势,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该区全面推行林长制,组建区乡村三级林长责任体系,组建区、乡两级林长制智慧指挥中心,全域开展巡护工作。同时,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大力培育造林大户、家庭林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引导他们投资造林,共经营林地面积约790亩。
从“林长制”到“林长治”,如今,涵江的天更蓝、山更绿,全区森林覆盖率49.1%,森林蓄积量374万立方米,均位于全市第二。
释放生态红利
林上采摘、林下种植、林中旅游……涵江各地用生态“含绿量”赢得发展“含金量”,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萩山来信”积极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走进位于大洋乡瑞云村的中药材科普基地,放眼望去,一片片金线莲、铁皮石斛、太子参等中药材生机勃发,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寻觅“仙草”。瑞云村党支部书记赖金霞告诉笔者,基地集药材种植、研学、观光、养生于一体,带动中药材产业链发展,实现了“绿在山头上,钱在树林里”。
眼下,庄边镇的枇杷迎来丰收季。近年来,该镇立足枇杷特色产业,突出技术赋能,积极改良枇杷新品种,引入莆田市新福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新“龙头企业+镇属合作社+农户”模式,搭建起枇杷“生态银行”平台,实现枇杷产值增效、村镇集体增财、果农个体增收。该镇还依托林果产业,将种植与休闲、旅游、采摘、深加工相结合,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涵江区积极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以稻作农耕文化拓展田园风光游;以林果产业打造乡村采摘游;以“温泉+”丰富康养旅游体验……多元融合发展释放出生态经济新活力。
增绿添景提质
每天早上,家住三江口镇的市民陈华章都会来到木兰溪入海口处蓝色海湾涵江段散步。他说,这里湿地生态环境好,常见成群的黑脸琵鹭。
木兰溪涵江段两岸平畴沃野 李翔 摄
近年来,涵江区积极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重点突出滨海湿地修复,实施全长2.65公里的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通过种植红树林、海堤生态化改造、建设科普栈道等设施,为游客打造了一条集生态、科普、观光于一体的滨海生态旅游廊道。
全国文明村——白沙镇坪盘村成为市民休闲打卡点 涵江融媒体中心 供图
该区以木兰溪流域系统治理统揽美丽涵江建设。目前,10.5公里福道生态文化走廊精品示范段正加快建设中,通过联动水文、生态、人文、产业等要素,打造水清岸绿、文脉荟萃、产业赋能的涵江特色十里文化滨水长廊。而家门口的公园,更是让涵江人共享生态福利的美好。近年来,涵江区先后投资近亿元建起了白塘湖公园、人民公园、西河公园、尚书公园、囊山绿野公园五大城市公园,并见缝增绿利用边角地建设30多个口袋公园,构筑起“10分钟家门口公园休闲圈”,让群众出门见园、推窗见绿,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城市高质量发展带来的“绿色福祉”。
让生态环境绿色占比多起来,让城乡生活绿色占比升起来。如今的涵江,生态文明底色更加鲜亮厚重,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生动画卷正徐徐展开。(湄洲日报 涵江文明网 黄震 林亦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