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啦——”12月4日上午11时,随着一阵热油起锅的声响,涵江区江口镇大东村幸福院内的长者食堂传出了阵阵饭菜香。与此同时,村内的老人们早早聚集在了一起,等待享用当日的午餐。
四方食事,最是烟火暖人心。11时30分,菜肴烹制完毕,老人们三五成群地围坐在桌前开始用餐,一道肉片汤深受大家欢迎,香菇、豆腐、鸭血……佐料丰富、香气四溢。“很好吃,很符合我们老人家的口味,大家都经常来。”65岁的村民林锦华说。
江口镇是全国有名的侨乡,大东村既是革命老区村,也是特色侨村,村里留守老人、小孩多。据大东村党支部书记陈志锋介绍,在本村海内外侨胞的大力支持下,2021年起,大东村村委会与老人协会联办了这一长者食堂,每日采购开销都会公示在多达500人的村委会群聊中,保证爱心款利用透明、公开。如今,每天都有近百位老年人前来用餐。
记者看到,幸福院内,不仅设有长者食堂,还有棋牌室、音乐室和手工坊等,供村内老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确保留守老人“老有所乐”。
小饭碗里装着大民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培育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近年来,涵江区加强对养老公益事业的投入,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探索建立“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元筹资机制,多措并举做好老年助餐服务,提升老年人幸福感和获得感。
截至目前,涵江区已在10个乡镇(街道)建成16家长者食堂,累计提供长者助餐上万人次。今年,该区持续新建苍林社区等7个长者食堂助餐点示范项目,推进形成覆盖全区各镇街的老年群体公益配餐服务,为老年人托起“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老人通过用餐的形式加强沟通交流,让老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到长者食堂不仅仅是为了饱腹,更是为了社会交往。涵江区民政局养老办负责人张敏表示,涵江区在推进长者食堂建设,方便老人就餐的同时,积极探索养老服务的延伸,打造集散心、娱乐、聊天、就餐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将老人“用餐需求”升级为“社交需求”。
72岁的林大姐家住涵西街道楼下社区,她经常在楼下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长者食堂活动。“除了营养饭菜外,这里还提供健康护理服务,以及剪纸、棋牌等各类休闲娱乐服务,最重要是能跟姐妹们在一起。”林大姐说。
“这是一种新型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为社区需要一定照料的老人提供服务,打造社区老年人公共活动空间。”楼下社区党支部书记占旭明表示,社区打造的“长者之家”集长者食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于一体,并设有长者书屋、休闲活动室、健康指导室等功能完备的养老模块,既让老人有效利用膳食外的时间,又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为更好服务老年群体,该区还全力打造“互联网+居家养老”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并建立与之相应的“15分钟居家服务养老圈”,“线上”和“线下”有效联动,让老人们足不出户通过系统实现向长者食堂报餐、日间照料等服务,享受“智能时代”带来的便利,让老年人助餐服务“暖胃”更“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