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江区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欢迎您!
疫情来袭,长期隔离如何不焦躁?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2-17】 【作者:/来源: 学习强国 中科院心理所 】 【阅读: 次】【关闭窗口】

  很多人觉得在家待不住了,但是又不敢出去。围着客厅转圈圈,耳边可能还会有家人的唠叨,心里还要惦记上班、上学的事情,于是不由自主地焦躁起来。事实上,你很可能低估了自己的“抗焦躁”潜力。先说一种很极端的情况:把你和外部世界彻底隔离,你能撑多久?


  1954年,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名字叫“感觉剥夺”。把参加实验的学生独自关在一间房子里,戴着特制的眼镜(剥夺视觉)、戴着袖套和手套(剥夺触觉)、房间隔音(剥夺听觉),要求学生静静地躺着。刚开始,学生们很高兴,终于有机会什么也不干躺着还可以赚钱了(每天20美元报酬)。然而,第二天开始,有些学生的想法就改变了。后来几天,他们决定叛逃,因为他们觉得这不是人过的日子。“感觉剥夺”让他们烦躁不安、精神涣散、甚至出现幻觉。


  再说一种很日常的情况:如果你和外部世界保持距离,那是一种什么体验?


  北欧的冬天很漫长,最长的半年都在过冬。冬天的夜晚很漫长,有些日子一天里大部分时间是黑夜。看起来这么不适合人类生存,但北欧五国(芬兰、挪威、丹麦、冰岛、瑞典)在全球幸福感的评价中,总是名列前茅。北欧人民认真地生活,在貌似“隔离”的环境中享受人生。他们待在家里陪伴家人,一起做饭、吃饭、聊天、阅读、游戏,让琐碎的小事变得饶有趣味和充满亲情。他们搞出各种发明创造来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让聪明的大脑没被浪费。他们不依靠外部世界的刺激来生活,他们更关注内心的充实。


  讲了这两个例子,其实是想告诉大家:是否会变得焦躁,不在于是否被隔离,而在于隔离时你会干什么、看什么。这么多天抱着手机翻微信朋友圈和微博,有没有发现很多信息刷了一遍又一遍?眼睛和大脑也随之变得疲惫不堪?其实,我们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是需要知道国家让我们怎么做。但是,没有选择地看消息,会让自己更疲惫。

                                                                                                        




闽公网安备 350303023543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