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江区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欢迎您!
心理防护不应缺席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3-13】 【作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精神科住院医师史欣欣/来源: 人民日报 】 【阅读: 次】【关闭窗口】

  一场突发疫情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压力,坦然接纳并合理释放情绪,多与家人、朋友交流,有助于更好地生活。


  疫情期间,不少人出现了抑郁、焦虑、恐慌等心理问题。因此,除了加强身体防护,心理防护也不应缺席。那么,各类人群应该如何做好心理防护、增强战胜病毒的信心呢?


  确诊患者可能出现麻木、否认、恐惧、焦虑、抱怨、孤独等情绪,这些都属于正常人群对非正常事件的正常反应。在这段时间内,确诊患者可利用现代通信手段联络亲朋好友、同事等,表达内心感受,保持与社会的沟通,获得支持鼓励。允许自己出现上述情绪反应,接纳目前的隔离环境,寻找逆境中的积极意义。必要时可使用心理援助热线或在线心理干预。同时,需要积极配合治疗和隔离措施、健康饮食和作息。


  疑似患者可能出现不确定感、怕被歧视、躲避治疗、恐惧或焦躁等反应。这类人群需要放下手机,留出足够的时间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觉察自己的情绪。可以看看书和娱乐节目,听听喜欢的音乐,或者做手工、织毛衣、绘画、搭积木等。如果通过自我调节无法缓解负性情绪并影响睡眠和饮食,可使用心理援助热线或在线心理干预。


  与患者密切接触者可能出现畏惧、不安、焦虑等情绪。建议密切接触者相信科学,增强对政府和医护人员的信任感,遵循隔离或观察的相关要求,做好日常生活调整的充分准备。了解自己染病或者被排除的各种可能结局,做好相应的思想准备。保持坦然的心态,规律生活,加强休息,有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


  易感人群及大众可能出现恐慌、不敢出门等行为。一场突发疫情的确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压力,甚至造成心灵创伤,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是十分正常的。但是,即使发现自己出现了一些异常的负面情绪,也不必有过多的心理负担。坦然接纳这些情绪,并合理释放情绪,有助于更好地生活。建议多与家人、朋友交流,相互鼓励,沟通感情,加强心理上的相互支持。


       




闽公网安备 350303023543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