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涵江文明网!
善待文物,让保护与开发同步
【发布日期:2018-09-03】 【来源:福建文明风】 【字体显示: 】 【阅读:次】

 

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为我国留下了大批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的文物更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基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如何善待文物、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文物的价值,成了摆在国人面前的难题。

 


善待文物,需要有保护意识。目前,我国文物工作贯彻的方针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其中最先强调的就是“保护”。有了“保护”的前提,把文物妥善地加以安置,才能谈得上之后的“利用”。古之不存,安为今用?因此,“利用”必须受“保护”的制约。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需要谨防“利用过度,大拆大建,搞过度商业开发”的现象,要保护文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能随意破坏更改,要保持文物原有的组成部分及空间结构,在利用文化资源的同时妥善保护文物。

 


善待文物,需要有经济意识。相关数据显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管理机构从业人员不足4万人,却要看护近4300处国家级文物单位;全国文物从业者仅14万余人,却有不可移动文物76万余处和可移动文物10815万件(套)。政府部门在保护文物方面能够投入的人力和财力对于需要保护的文物总数来说,可以说是杯水车薪。因此,就需要树立经济意识,允许社会资金在投入保护文物的同时,进行“适应性利用”,即在不破坏文物建筑的原则上,选择合理方案,充分地开发文物的文化价值,做到商业化与艺术化的并驾齐驱。

 


善待文物,需要有传承意识。文物承载着历史和文化,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保护和开发文物的同时,利用好文物的历史功能,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要充分发挥文物资源传承文明、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炎黄子孙面对这些遗存而感悟: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要往哪里去;让外国友人驻足称赞,感叹于中华文明的灿烂与伟大。

 


善待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只有正确地树立保护意识、经济意识、传承意识,让文物的保护与利用相得益彰,才能使民族的文明基因在时代的血脉中汩汩流淌。(涵江区委文明办 青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