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和软件基础,而推动文明乡风建设,移风易俗尤为关键。移风易俗不仅在于破除腐朽、落后的陈规旧俗,倡树文明健康的新风理念,弘扬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习俗同样是重中之重。
移风易俗,破除旧规恶俗是首要任务。高价彩礼、人情攀比、薄养厚葬……名目繁多的恶俗无不困扰着农民群众,束缚着乡村振兴的发展潜力。鉴此种种,成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正当其时。基层工作者应当巧用妙用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发挥村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人翁作用,促成文明公约共商共议,美丽乡村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古有民谚,“锣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相信村民在“圆桌议事”的过程中,能更深入理解文明理念的内核,发自内心抵制陈规恶俗。此外,村干部可以采取“到户对谈”“院落交流”等方式对村民规劝引导,与群众性村民议事机制形成互补,破除陈规恶俗,让婚嫁回归相爱本质,让交情回归友谊本意,让葬礼回归孝道本真。
移风易俗,倡树新风理念是应有之义。低碳节能、垃圾分类、绿色祭扫等新观念新风尚正是顺应时代发展所延伸出的新需求。村镇基层工作者应当积极利用公示栏、宣传栏、公益广告等公共载体倡导新时代文明理念,鼓励广大村民采取网络祭扫、电子祭扫的方式寄托哀思。基层工作者还应该用好先进表彰这一精神“强心剂”,积极评选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选树零彩礼光荣户、垃圾分类先进户等模范标杆,以荣誉表彰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村干部、党员等群体更需要加强自我管理,主动担当榜样先锋,带头践行新风理念,并带动亲朋好友、邻里街坊共同营造美丽乡村文明氛围。
移风易俗,薪传优良风尚更不可或缺。传承弘扬优良传统民俗,建立健全家风家训馆不失为一计良策。家风家训寄托了先烈对后来人的浓厚期望,其主旨多为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倡导后辈文明行事、文明做人,进而衍生出孝老爱幼睦邻的优秀民俗文化,是传承千年而不朽的文化瑰宝。因而,相关部门应当充分挖掘优秀民俗资源,“硬件”上大力建设家风家训馆、布设家训宣传牌,提供传扬优秀民俗文化的道场,激活优良家风的血脉;“软件”上组织建立“宣讲小分队”将家风故事和理论政策相结合,向广大村民讲好家风故事,深挖家训内涵,持续强化家风家训对村民行为的引导作用,同时鼓励扶持“新家风”的发展形成,为广大村民的文明行为提供精神指引。此外,更要巧用春节、元宵、重阳等时间节点,开展关爱孤寡老人、扶贫帮困、助学圆梦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诠释传统节日文明内涵,凸显传统习俗人文底色。
破除陈规陋习、推动移风易俗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移风易俗工作者应该着眼于农民群众的切肤之痛,由易入手,逐步推进,挨个破解,先一步解决“急难愁盼”的风俗问题,而后将工作重心放在乡村整体风气和村民思想认识的转变上,才能消除攀比、炫耀等浮躁之气,引导民间风俗顺应时代发展,让乡风文明回归价值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