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涵江文明网!
说“小年”,“小年”不小!
【发布日期:2017-01-20】 【来源:百家号】 【字体显示: 】 【阅读:次】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灶王爷”也被称为“司命菩萨”、“灶神”、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饮食之神,并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说。后来又衍生出许多说法。晋以后则列为督察人间善恶的司命之神。魏晋以後,灶神有了姓名。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引《灶书》称,“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名搏颊”。唐李贤注引《杂五行书》又称,“灶神名禅,字子郭,衣黄衣,披发,从灶中出”。灶神初为女神,或称是老妇,或称是美女,说法诸多。大约出于清代的《敬灶全书》则称,灶君姓张,名单,字子郭,当属男神。现在民间供奉的东厨司命定福灶君,是一对老夫妇并坐,或是一男两女并坐,即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画像。



 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两旁贴有“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传说灶王爷是玉帝派到每家的监察官,到了腊月二十三便要升天,去向上天的玉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帝听后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所以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人们要“祭灶”,祭灶时要陈设供品,香烛,供品中最突出的大多是是糖瓜,晋北地区则习惯用饧,(饧是麻糖的初级品,特粘,)有“二十三,吃饧板”的民谚。糖、饧之类食品既甜又粘,取意灶君吃后嘴被糖、饧粘住,让灶王爷甜甜嘴,上天说好话,不向玉帝说坏话,免生是非。祭灶时除上香,送酒以外,特别要为灶君坐骑撒马料,要从灶台前一直撒到厨房门外。这些仪程完了以后,就要将灶君神像拿下来烧掉。



 另有相传,小年是大年的伙伴,曾化身神龟为大禹敬献洛书,其背上神秘的“洛书”图案同样是被称为中国万经之首的《易经》的起源。“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的易经坤卦正是小年的体现。每年除夕过后,大年都会回到它的居住地北斗七星宫闭关积蓄吉祥能量,直到除夕夜(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每年腊月二十三日的时候,它都会派小年先到人间,看看都有哪些人需要吉祥能量的补充,为它通报情况。小年爱吃灶糖,于是人们为了小年和灶王爷能“上天言好事”,就形成了中国人过小年吃灶糖的民俗。



 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则叫做“接灶”。


 小年的习俗:吃糖瓜、麻糖



 俗话“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讲的就是小年这一天人们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做成糖瓜,意思是先给灶王爷甜甜嘴,回到天上多说点好话。


 这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也是脆甜香酥,别有风味。也是一道中国传统甜点。


 小年的习俗:大扫除


 好吃好喝喂饱了,灶王爷就要视察灶台了。


 因此这一天开始家家户户进入到了春节大扫除的时间。不光是灶台,家里的各个角落都要彻底打扫,俗称扫尘。扫尘不仅是为了给灶王爷留个好印象,更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


    小年的习俗:贴窗花



 剪好窗花后贴在打扫一新的屋子里,给家里增添了许多过年的喜气。



 窗花图案有各种动、植物、人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腊月二十三,小年到眼前。

幸福天天伴,好运不落单,

快乐不断线,福气运气连,

生意多赚钱,事业收入翻,

夫妻比蜜甜,团聚合家欢,

天天笑呵呵,幸福赛神仙!

祝你小年快乐!


腊月二十四,小年祝福至。

大事小事事事顺心,

大家小家家家团圆,

大爱小爱爱爱相连,

大步小步步步高升,

大财小财财财不断,

大路小路路路畅通,

大年小年年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