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江伡鼓传说与南宋状元、宰相陈文龙有关。莆田华亭城隍庙奉祀的城隍爷就是陈文龙,庙中有一楹联“囊山大战获全胜;郡城守卫建奇功。”讲的是被林则徐誉为与文天祥“隆名并峙”的民族英雄陈文龙,在囊山用伡鼓助战,大获全胜的故事。
陈文龙是莆田人,他崇敬岳飞、忧国忧民。当南宋京城被元军攻破后,文天祥等拥戴赵昰在福州称帝,改元景炎。就在国家危难之时,陈文龙临危受命,在家乡组织抗元。他倾尽家财,募兵训练,并特制二面旗,上书“生为宋臣,死为宋鬼”,以示决心。不久,元军又攻下福州,长驱南下莆田。大军压境,募兵又少,如何刹掉元军气焰,振奋抗元士气,守住兴化军城,使陈文龙寝食难安。他明知以少胜多,只能智取,但用什么智才能取胜,使陈文龙苦无良策。又是一个不眠之夜,突然古谯楼上鼓转三更,鼓声使陈文龙想起了古时随军的“中军乐吹,大鼓凉伞”,顿生一计“集鼓助战”。第二天一早,陈文龙就带人沿驿道往江口,沿途察看地形,最后决定在囊山脚下的驿道边设下理伏。陈文龙亲率义兵,埋伏在梁厝村后的半天峰一带(今存“兵山”、“岩泉”等石刻)。同时,发动涵江各乡各村的百姓,把大鼓小鼓统一鼓点打法后,集中与募兵一起理伏。有几个较大的鼓,也用车沿着驿道推往设伏。不可一世的元军,自福州南下,如入无人之境,不久,骄横的元兵,便长驱而过迎仙桥。当行至囊山脚下时,只听陈文龙一声令下,突然,鼓声呐喊声震天撼地,彩旗凉伞满山遍野,陈文龙率募兵突袭元军,在锣鼓声中,募兵奋勇杀敌,杀得元兵尸横遍野。喧天的锣鼓声,“嚓咚嗤咚——空——宽!”寓意“前进前进——冲——啊!”犹如冲锋号,元军疑有千军万马,又不知虚实,便节节败退。陈文龙率军队和鼓队乘胜追杀,直追到迎仙桥上,元军脚底抹油,一溜败退回福州。陈文龙率义兵,靠锣鼓助战,以小胜多,打了一场大胜仗,挫败了元军锐气,鼓舞了抗元士气,振奋了百姓人心。
囊山大捷后,涵江百姓亦以锣鼓欢庆胜利。论功时,用车推的大鼓声最响,还立了功呢!人们就称其为“伡鼓”。伡鼓的鼓点打法传为当年陈文龙独创的,鼓声至今还在催人奋进。(刘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