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江有丰富多彩的饮食与美食文化,特别是具有地方特色、地域风味的小吃,色味俱佳,老幼喜爱。涵江粿洒,亦称鼎边糊、锅边糊,要数“粿洒章”制作的粿洒,最负盛名。
清光绪十六年,“粿洒章”出生于莆田东门兜一个贫苦人家。“粿洒章”原名肖天章(1890-1972) ,后以制作的粿洒盛名,而人称“粿洒章”。清朝末期,由于父母双亡,年仅十几岁的肖天章,带着两个年幼的弟弟天雷、天恩来到古镇涵江谋生。民国八年(1919)肖天章二十九岁时,因其妻已故,偶遇莆田下林村雷家戏班的花旦雷亚。亚感其为人善良,不嫌其贫,与天章结成夫妇。因亚毛姓雷,天章姓肖,人们成称“雷打火烧(肖)”。婚后,为了养家糊口,夫妻商量做点小本生意。民以食为天,最后决定煮粿洒出卖。粿洒老幼皆宜,赚微销大。经过反复实践,不断更新,终于形成了独具口味、与众不同的肖家粿洒。渐渐地,人们只知“粿洒章”,而不识肖天章了。原来,“粿洒章”精制的粿洒,具有白脆薄润、细腻爽滑、汤清不糊、清香可口的特色,物美价廉,老少皆宜,深受人们喜爱。特别是旅居东南亚和台湾的涵江乡亲,每次回乡,都以吃到“粿洒章”精制的粿洒为口福,因而粿洒亦成了涵江侨胞恋祖爱乡的特色小吃,体现出其特有的美食魅力和文化牵引力。
“粿洒章”精制的粿洒,选料精细讲究,制作工序严谨,讲究火候,技艺独特。粿浆选用:富含硬性的早季大米“六月早”;蔬菜选用:卓坡韭菜, 苍口芥兰菜,铺尾有根豆芽菜;高汤选用:福清马帮贩卖的豆豉、哆头特产的蛏露、南日岛新鲜的干虾肉,根据研制的比例熬成高汤;调料选用:本地上好花生油、涵江私营酱油厂生产的酱油、上海产“天厨牌”味精及本地产的小葱、蒜头,剁成葱珠。制作:把大米和清水用石磨磨成的浓米浆,洒在热锅周边,半热后铲入正在熬煎的高汤中,加之辅料调准口味,熟即装碗,配以油条、肉饼食之,另有风味。
解放后,在涵江的大巷弄、咸草顶、新桥头、菜市场都能见到“粿洒章”的粿洒担子。1972年,肖天章82岁去世,然而,“粿洒章”已成为涵江特色小吃的一个著名品牌,历经数代传承,现在其曾孙亦继承祖业,并开起了连锁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年肖天章带着两个年幼的弟弟天雷、天恩来涵江谋生,日后肖家三兄弟都成为为涵江饮食文化和特色小吃作出各自贡献的品牌人物。肖天章人称“粿洒章”,肖天雷人称“煎包雷”,肖天恩人称“稀饭恩”。(刘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