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涵江文明网!
古法原味:涵江白沙戴氏白粿浓浓乡愁
【发布日期:2017-04-16】 【来源:看涵江】 【字体显示: 】 【阅读:次】

 

 

 “吃白粿到白沙,吃麦芽到大洋,吃方糕到新县。”这是涵江山区人们的顺口溜。涵江区白沙为山乡文化遗地,人文积淀丰富,民俗民情淳朴。白粿是山区群众过年必备的传统美食,涵江白沙戴氏白粿因做法独特、口味纯正而久负盛名,其制作技艺还列入莆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白粿,源于山民的食用品,是涵江山区的特产。白沙戴氏白粿制作工艺,始自明代,时代相传,约有600多年的传承历史。20岁时,戴汉权从父亲手上接过家族传承的白粿制作技艺,至今已有40余年。如今,戴汉权的儿子戴文欣成为这项祖传技艺的第七代传承人。

 

 

 

 戴氏白粿制作工艺,除了碾制条这一道工序用机器代替人工外,其他工序至今仍保留古法手工技艺。整个过程精选优质的大米制作,经泡、碾、压、印等多道工序,需要4个多小时才能完成。

 

 

 

 淋烫的功夫是整个制作过程中最关键也是最难把握的一道工序,如果把握不好温度,就做不出柔软韧性的白粿。用于蒸制大米的蒸桶也有讲究,蒸桶底部有五个圆孔,让蒸汽在桶内循环流动,好让所有的大米都能够均匀受热。将蒸熟的大米倒入一台专用机器,就变成了一条条白白软软的条。碾好的条温度高达八九十度,需要徒手接住条,准备第二次碾压。反复碾压四遍,条才会细腻。粿条趁热被揉成团,再像搓汤圆一样把米团塑成圆形,最后用模具按压成型,一张张白粿就做好了。

 

 

 

 戴氏白粿米嚼劲十足,有深井泉水的甘甜、大米的清香和朴实的风味,与市面上的普通白粿确有几分不同的味道与口感。其纯正的山里味名扬千里,非常畅销。每天凌晨3点半就得起来开门备料,直到晚上七八点才能休息,戴氏一天卖出了700多斤白粿。遇到节日,一天可以卖出2000多斤白粿。一年当中,只有正月初一和初二才能停工休息。

 

 

 

 白粿技艺是传统的手工制作技艺,是宝贵的民间遗产,更是一种浓浓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