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涵江文明网!
白塘秋月话洋尾
【发布日期:2017-11-07】 【来源:看涵江】 【字体显示: 】 【阅读:次】

 

 

 

 

白塘是汇聚泗华溪、木兰溪诸水而形成的一个面积数百亩的大水塘。这里清波粼粼,月色如银,满眼但见一片白,故名白水塘。这里河渠港汊交错,长桥短桥勾连;依依垂柳,萋萋芳草,好一派旖旎风光。“白塘秋月”成了莆田一大名景,古今诗人多有吟咏。清朝林舟津就有《白塘秋月》诗:

 

白塘秋水远连天,沙岸鸥凫掠钓船。

万顷琉璃波荡漾,一轮水镜月婵娟。

荻花萧瑟银鲈美,桂子芬芳玉兔悬。

胜景莆阳应不负,扁舟赤壁拟坡仙。

 

白塘湖

 

白塘岩边有一座洋尾村,这是一座历史文化名村。这个村是李氏一族聚居的村落。宋咸平二年(999),唐朝江王的十四世李伯玉由南安迁入白塘洋尾。由此可见,洋尾村人是唐朝的天潢贵胄陇西李氏的后代。

 

这个村古民居、古祠很多。有纪念宋代李富的李富祠。李富祠是由李富故居改建成的,为明清建筑,祠堂坐北朝南,有二进建筑,头进为门厅,二进为正厅,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悬山顶。正厅有李富着官服的坐像,墙上悬挂有反映李富生平事迹的图画,以及李纲、文天祥、郑岳等人为李富祠题的词。祠内还有一通《永思堂碑记》。大宗祠也是为纪念李富而建的,始建于明初,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重建。

 

李富祠

 

在白塘湖边的古官道上,还有三座牌坊:“佥判第坊”、“白塘科第坊”、“柏府归荣坊”。科第坊上悬挂有一块长长的“白塘科第”匾,记录有李氏子孙的科名。李氏有功名的人很多,这正反映了洋尾村科第之隆盛,也说明了闽地育人文化的成绩。

 

 

 

三座著名牌坊

 

宽阔的白塘湖心有个浮屿,屿中有一座妈祖行宫。这是李富当年带兵经海道北上抗金,在海上遇到巨大风浪,祈求妈祖保佑。果然不久风平浪静,李富带兵顺利抵达抗金战场,并打了胜仗。返乡后,李富为谢妈祖,便在浮屿上建了妈祖行宫。

 

浮屿宫

 

洋尾村确实承载着历史,我们在这里读到北宋抗金的历史。

 

李富(10851162),字子城,号澹轩,是唐宗室江王之后。由于家境殷实,李富从小既学儒又学武,成了文武双全的人才。但他无心科举功名,平时热心公益事业。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国家多难之秋,金兵屡侵中原,生灵涂炭,天下不宁。李富一直盼望能有机会报效祖国。

 

李富

 

靖康二年(1127)金兵又一次大举南侵,攻陷北宋帝都汴京,掳走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两皇帝,史称“靖康之变”。康王赵构登基于南京(今商丘),起用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右相)。值此国家危亡之秋,主战派李纲致书宗亲李富,促其举义兵抗金。同时高宗也下诏各地起兵勤王。李富经过一番思量,毅然输财募兵,他招募了兴化子弟兵3000人,自带粮饷、武器,从海道乘船北上抗金。抵达前线,李富随韩世忠收复建州,攻克大仪,屡立战功,迫使金兵向北方撤退。在战斗中他总是“身先士卒,苦乐同谋”。他善于运用灵活多变的战术与敌人周旋,战胜敌人。所至之处,金兵“皆闻风丧胆”。宣抚使张渊赏识李富的为人与才干,向上推荐他出任殿前统制司干办公室官(简称制干)。他又积极向朝廷进言抗金复地主张,遭投降派秦桧所忌,并被降职。李富见奸臣当道,事已难为,因此便以母亲年老为由,辞官返回故里。

 

在家乡,依然是古道热肠的李富,捐资在莆田县境内建造了大小桥梁34座。他还捐巨资修缮兴化军学,建卧云轩和梅峰书院,聚徒讲学,资助学子费用,培养了一批人才。郑樵、林光朝、黄公度、陈俊卿皆与他过从甚密,成为挚友。李富除了讲学,还著有《春秋注解》、《澹轩集》等书。

 

梅峰书院

 

绍兴八年(1138),李纲又致信李富,请他再次举兵出山,协助岳飞、韩世忠北伐。

 

李富见秦桧仍当权,此举必无果,便复函李纲告以此意。果然在秦桧等奸人当道下,北伐计划无法实现,岳飞还被杀害。

 

绍兴三十一年(1161)九月,金主完颜亮背盟弃约,挥戈南下。这时卧病在床的李富,听说有人从北方回莆田,急忙打听消息,得知宋军节节败退,李富长叹数声而气绝。(曾意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