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涵江文明网!
涵江红砖厝:家乡最美的记忆
【发布日期:2018-03-23】 【来源:看涵江】 【字体显示: 】 【阅读:次】

 

 

涵江区域内的红砖建筑,起于明,兴于清,盛于民国,延续至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明朝诗人王伟有诗云:“涵江自昔繁华地,桑柘连荫百余里。笙歌摇曳树底闻,甲第巍峨空中起。”这个“甲第巍峨”,说的就是涵江红砖厝——红砖红瓦。

 

 


涵江红砖厝是以厅堂为主轴的单体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红砖”和“燕尾脊”。燕尾脊这种屋顶是模仿皇宫的造型,在唐朝时,梅妃受唐明皇宠爱,朝廷特许梅妃的故乡莆田可以仿照皇宫的屋顶建筑风格,之后这种形式也被其他地方效仿。涵江红砖厝对内外装饰非常注重,木雕、石雕、砖雕造型丰富,有的甚至有极富文采的名人字画。

 

 

现存的红砖建筑代表有:涵江城区的马兰顺宅、刘协台宅、林天顺宅、顺茂隆宅、周文铁宅、林海秋宅、东方廿五坎、馨美堂等;梧塘镇的蔡氏万兴堂、程文铸宅、方文苞宅、庄辉庭宅、甘金堂宅、庄喜宅等;江口镇的佘氏六合祖居、万兴隆三座厝、姚五哥六角亭大厝、姚元贞侨宅等;国欢镇的黄安全宅等;庄边镇的南湖世第等。

 

 

庄喜宅位于梧塘镇九峰村,砖木结构的主屋古朴典雅,左右两边各有一排红砖厢房,一块大砖埕环绕在三座古大厝之中。

 

 

据民居的主人介绍,先辈早年在外地经营莆田桂圆生意,致富后于上世纪30年代建起面阔七间的单层祖厝。1943年,由于家族发展壮大,祖厝住不下了,又建了两排面阔五间的双层厢房。民居里还保留着末代进士张琴题写的门额“漆园世德”。

 

 


红砖厝,对于涵江人而言,有着特殊的亲切感。每个建筑,每个角落、每个景物,都有属于涵江人自己的乡愁记忆,那是对家乡最美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