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传说是海中大龟。鳌山,古代传说海中巨龟背负神山称鳌山。在莆田市涵江区三江口镇境内海边也有一座雁浔山,海拔约50米高,因其山突立海边,形如鳌鱼之头,故名鳌山。
入莆黄氏始祖黄岸的第十四世裔孙黄公度(1109—1156年)未登第前曾在雁浔山搭个草棚读书。雁浔山脚下就是大海,每当退潮时,海滩上鱼、虾、螺、蟹遍地皆是,引无数的雁鸟来这里觅食、栖宿,雁鸟见有人走近就阵阵起飞,所以雁浔山别名雁阵山。黄公度当时在山上苦心攻书,整日与雁鸟为伴,雁鸟的团结与贞节,深得黄公度的尊重和赞扬,他把自己读书的地方称为“护雁顶”,意思是告示人们要保护雁鸟严禁捕杀。
黄公度的举动触怒了海中的鳌,据说,鳌原来是海龙王的三太子,因为上天偷吃了玉皇大帝的玉浆液,被发配到东海为鳌,鳌经常来此雁浔山前的海滩上觅食。黄公度在此读书保护了雁鸟,激怒了鳌,于是鳌使出兴风作浪的本领。有一日,鳌来到雁浔山前呼风唤雨,兴风作浪,使整个雁浔山淹没在风雨、海浪之中。真是“鳌惊震海风雷起”。黄公度在草棚里读书,草棚被风掀开,书簿被水打湿,浑身湿透。这时,鳌爬上山来,张开大嘴要把黄公度吞入肚里。黄公度见状毫不示弱,拿起笔筒往鳌身上掷,笔筒刚好打到鳌的头部。黄公度是文曲星下凡,经他一掷,鳌被击毙,再也不能爬回大海去。当地百姓说鳌山就是鳌变成的。
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黄公度荣登状元及第。于是,在鳌山顶的草棚处建一个阁。高宗皇帝特赐阁额,御书“登瀛阁”三个大字,黄公度自题五律二首拜谢皇恩。诗中有“杰阁侵霄汉”和“金碧飞翠外,鸾虬结倚傍”之句,可以看出当时此阁规模宏大,建造精功。
“登瀛阁”的阁额原为木质,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03年)由黄公度裔孙另摹刻石“登瀛阁”,黄公度出仕后,在政治立场上与秦桧一党对立,曾被贬官,此“登瀛阁”被毁,之后,曾两次在阁址上建塔:第一次是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三教创始人林龙江命门人筹建雁浔塔,因被人所阻而停工。第二次是邑人国子监祭酒、左春坊使标尧俞再建一座七层石塔于其圮废,但坐落在雁浔山上的明代建筑物“雁浔宫”,仍屹立在鳌山上,近年鸠集侨资重修,气势恢宏,蔚为壮观。原“登瀛阁”的石碑,尚完好地嵌在“雁浔宫”墙壁上。(黄筱君 林国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