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涵江文明网!
千年名刹囊山慈寿寺
【发布日期:2018-04-23】 【来源:福建日报】 【字体显示: 】 【阅读:次】

 

囊山慈寿寺,又名囊山寺,坐落于莆田市涵江区江口镇囊山村,寺院环境优美,背靠囊山,与莆田天元岩毗邻。寺庙创建于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年),是福建省著名古刹,在东南亚佛教界也有一定影响。1983年,囊山慈寿寺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同时也是莆田历史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史有“莆阳第一丛林”之称

囊山慈寿寺,开山祖师妙应禅师出家后法名涅槃,因他出行时有两只驯虎跟随,人称“伏虎祖师”, 故囊山寺初名“伏虎庵”,后改名“延福院”。妙应祖师创建的囊山寺名声远扬,住寺僧人达千人。妙应法师圆寂后,葬于法堂的塔中,宋时迁于法堂西侧,重建宝塔,称“慧薰塔”。僖宗光启二年(886年),闽王王审知皈依妙应法师,为祝其母亲寿诞,遂将寺院扩建,并奏请朝廷,赐名“慈寿禅寺”。从此,囊山慈寿寺,名誉八闽,为“莆阳第一丛林”。

唐至两宋间,因囊山地处通衢大道之旁,大刹被朝廷用作现成的驿道宿站,兼供来往福厦之间必经此道的官员,以及递送公文、押送罪犯的差役等人歇宿、换马,这也是囊山大刹地缘与历史形成的一大特征。据查,宋代八闽各地亦有被朝廷用为官道宿站的寺院,囊山寺因其寺宇规模之大,接待僧俗行人之广,堪称首屈一指。作为古驿道宿站,也曾有大量文人名士留文寺内。当年朱熹赴同安上任时,就曾住在寺内,留有诗云:“晓发渔溪驿,暮宿囊山慈寿寺。云海近苍茫,溪山拥清翠。行役倦修程,投闲聊一憩。不学塔中仙,前途定何事。”

如今,囊山寺内藏有珍贵文物,有相传唐代妙应祖师用竹杖题写的“虎石”石刻、“唐妙应大师塔”半截塔铭碑石、晋八高龄的妙应祖师躬领众僧挖的“唐井”、明铸造饭大鼎等。

建寺以来 未更十方丛林选贤制

据1998年杨美煊著《古囊名刹》载,唐宋以后各地所建的丛林,以主持传承的方式不同,又分为“子孙”与“十方”两类。子孙丛林由本寺派系所度的门下子孙传承主持席位。而十方丛林的主持则不囿于本派法裔,乃公请诸方高僧名宿任职。近代亦称十方大寺为选贤丛林。囊山慈寿寺自建寺以来,妙应祖师就定下永远其为十方丛林的宗旨。自唐迄今原兴化大地上的佛门大刹,除了南山广化寺于1986年改为真正的十方选贤丛林之外,惟有囊山大刹在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中,虽历代盛衰不一,废兴更迭,但其十方丛林性质一如唐宋,始终不易其宗。因而,远近僧俗人称其为一座名实相副的十方丛林。

背列囊山峢巘 前辟清净园林

史载妙应祖师精通地理,善相地脉,而今看祖师所选禅林福地,驻足囊山古刹山门,一眼望去,古刹背列囊峰耸秀,累列为莲瓣,洞壑幽深,林木蓊郁,因而在莆田24景中被称为“古囊峢”。

据悉,囊山慈寿寺历代都有重兴,清光绪年间,住持通源法师手敲木鱼,四处募化,重修了大雄宝殿。今天在大雄宝殿仍挂楹联:“伏虎初兴慈寿寺,敲鱼重振古囊山。”到了近现代,广钦老和尚从囊山慈寿寺受戒。世界华僧协会副会长马来西亚佛教总会长寂晃法师16岁开始在囊山慈寿寺当家,此后几十年为囊山慈寿寺的复兴呕心沥血。

然而,上世纪90年代后,寺院缺乏良好管理,寺僧典卖寺产,戒律松弛。2016年5月,当地善信礼请常昊法师入住囊山。常昊法师,1978年出生于山西临汾。法师入住后,重修寺容寺貌,大胆革除陋习,率领众大德持戒修行,朝暮诵课,如理如法,以文化建寺,以清净园林寺理念清洁寺院,法师云:“远离商业,还佛门本来的清净。”

短短两年时间,焕然一新的囊山慈寿寺如今已是晨钟暮鼓与自然相融,经声梵呗与历史相拥,蕴山岚清气,清幽雅致的文化寺院,作为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分会址之一,囊山慈寿寺这颗被历史尘埃掩盖的梵林明珠将重放无量佛光。(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