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涵江文明网!
涵江三江口外赤屿塔
【发布日期:2020-07-21】 【来源:看涵江】 【字体显示: 】 【阅读:次】


木兰溪从仙游滔滔而下,最后从涵江东南隅注入兴化湾。在下游近海处,它又汇聚了涵江、锦江两大水系,形成了浩浩荡荡的入海口——三江口。

自明、清两朝以来,涵江依托三江口水道的航运之便,迅速崛起,成为兴化府首屈一指的商贸中心。来自上海、宁波、沈家门的无数商船,从三江口外鱼贯而入,云集涵江内外港码头,涵江由此日益兴盛繁荣。

然而,由于三江汇聚,泥沙大量沉积,致使三江口外水域“拦沙重重”,更加上水下暗礁众多,触礁沉船,事故频仍,严重影响了航运的安全。

明万历13年(1585年),三一教主林龙江命朱有开兄弟在三江口外主航道旁的一座孤立的小岛屿上,督造了一座四方体的五层石塔,名之曰:赤屿塔,俗称“塔仔”。

不管潮涨潮落,赤屿塔始终挺立在汹涌的波涛之上。远在数里之遥的海面上都能立见。它为南来北往的船只指明了入港的航向。所以,张琴称它为“罗星”。罗星,即航海用的罗盘。

赤屿塔高约十米,巍巍端立在一片赤红色的岩石上。塔石古朴,每层都有突出的石檐角。四面各有一个凹陷的小窗洞。整座塔上下相通,内壁上尚存有许多佛像浮雕。附近的渔民,至今每年都要乘船到塔内进香膜拜、祈求平安。

赤屿塔基的岩石下盛产海蛎,质优个大;四周水域海鱼、海龟、海豚、海鸡极为丰富,是一个富饶的渔场。由于地理位置之便,赤屿塔又为捕捞的渔民提供了避风栖身的场所。

四百多年来,赤屿塔经受了无数次狂潮暴风的蹂躏和摧残,至今岿然不动安如山!我们不能不惊叹古人非凡的建筑技巧。据说,建塔时,虑及风浪的侵扰,特地在塔基、塔身浇铸铜浆铁液,加强塔身的刚性。这项技术,发明于唐代,自唐以降,世代相传。

赤屿塔还是历史的见证人。明末清初,它迎接过郑成功一批批的北伐战舰。清末民初,这里海匪活动猖獗。抗战时期,日军封锁海港,在这里布下了大量的水雷。一桩桩,一件件,俱往矣!如今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又在塔北不远处增设夜间航标灯,以利日益频繁的夜间航运。

赤屿塔、航标灯正以它们崭新的风姿,挺立于海天之间,为促进涵江、莆田经济的发展和繁荣,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黄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