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涵江文明网!
农村志愿岗托起乡风文明
【发布日期:2017-02-20】 【来源:苏州文明网】 【字体显示: 】 【阅读:次】

 随着苏州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村居民的物质条件有了极大改善,如何让农民在享受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不断提升文明素养,进而全面提升乡风文明建设水平成为紧迫的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作为反对“四风”的重要内容,在全党弘扬艰苦奋斗之风,受到社会各届的广泛好评。如何把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要求变成全社会的共同遵循,既需要各级党员干部发挥引导教育的作用,又需要积极探索农村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新途径,从而共同参与到农村移风易俗工作中来。


 近年来,苏州市积极探索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载体、内容、机制建设,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以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为要求,通过“百村千岗万人•乡风文明志愿岗”活动,积极培育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农村人际关系,不断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努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农村社会新风尚。


 一、 植根乡土,因事设岗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和落脚点是提升农民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如何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行之有效,让农民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内容、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最重要的就是通过改变农民相对落后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方式、农村环境面貌,让群众感受到农村乡风文明带来的新变化,真正达到移风易俗的效果。


 针对现阶段苏州市农村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在农村广泛建立了“乡风文明志愿岗”,因事设岗、以岗促建、优化乡风。目前,共设定了“共建致富、法制宣传、移风易俗、好人评荐、爱心帮扶、邻里互助、家庭和谐、科学教子、矫正帮教、文体活动、护村治安、绿化护理、环境卫生、禁毒禁赌、廉洁监督”等15个“乡风文明志愿岗”。全市农村普遍建立了“乡风文明志愿岗”服务站,成立服务队,根据不同的岗位设立若干分队。各村结合自身实际,采取普遍号召、重点组织、自愿参加的方式,动员各类政治素质高、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有较强的奉献精神、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人士加入“乡风文明志愿岗”队伍。整合了护村嫂、护绿嫂、保洁嫂、“五老”队伍等活跃在农村的各支队伍,推动“乡风文明志愿岗”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同时,围绕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建设优美整洁的农村环境、弘扬农村文明风尚、丰富农民精神生活等方面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对优化乡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市、县、镇、村建立了“乡风文明志愿岗”活动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出台了相关实施意见和考评细则,形成了四级网络覆盖体系。目前,全市55个乡镇、1041个行政村实现了“乡风文明志愿岗”全覆盖,岗位志愿者人数达到10万余人。


 二、以点带面,示范引领


 通过“乡风文明志愿岗”这一有形载体,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倡导移风易俗、推进乡风文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倡导树立文明节俭、个性现代的婚嫁新风,厚养薄葬、科学文明的丧葬新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节俭新风,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文明新风,带动农民共同提高文明素养,优化农村社风。


 抓住农户这个细胞,入户到人。通过“乡风文明志愿岗”广泛开展“反对陈规陋习,提倡文明新风;反对大操大办,提倡节俭之风”活动,通过制订村规民约、文艺表演、农村广播、宣传栏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倡导农村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引领社会风尚,深入宣传婚丧事大操大办的危害,着力营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社会氛围。在广大农户中大力弘扬“崇文尚教、勤劳守信、温文友善”的苏州传统家风,开展好夫妻、孝儿女、好婆媳、好邻里、好母亲评选表彰活动。改善农户家居环境,开展文明生态庭院创建和爱国卫生运动,倡导环保家居、绿色家居,引导农民保持居室卫生、创造良好环境。选树“文明户标兵”典型,目前,全市各类星级文明户已达10余万户。


 抓住村这个关键,夯实基础。充分发挥“乡风文明志愿岗”在文明村、生态村、美丽乡村、幸福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依托岗位特色,提升创建水平。充分发挥“移风易俗岗”的宣传作用,大力提倡鲜花祭奠、网上祭奠、公祭悼念、家庭追思等现代式祭扫活动,用更加健康文明的方式表达祭拜逝者的哀悼之情,摒弃封建陋习的祭奠方式。各村清明期间广泛开展文明祭扫党员志愿者服务,通过宣传栏、黑板报及发放“绿色清明•文明祭扫”倡议书,维持祭扫秩序等活动,号召村民争做文明之风的倡导者和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殡葬改革得到了农村居民的大力支持,积极参与殡葬宣传和公墓搬迁,全市散坟搬迁率将近100%。扎实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推动富村帮穷村、强村带弱村,扩大“文明村”覆盖面,目前全市各类文明村占比达30%。大力建设生态村,开展农村环境保护行动,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绿化村庄,疏浚村庄河塘,引导农民节水节电节煤和循环利用资源,发展绿色农业。大力建设“幸福乡村”,围绕建立农村新型人际关系,为农民提供共建致富、法制宣传、爱心帮扶、邻里互助、文体活动等多方面的服务、示范和引导,使农民群众在创建中获得实惠,提升幸福感。近年来,每年评选 “苏州市十大幸福乡村”。大力建设“最美乡村”,围绕发展之美、环境之美、生态之美、风尚之美、人文之美、秩序之美的要求,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目前我市已有5个村入选江苏省“最美乡村”,省内当选数量最多。


 抓住乡镇这个枢纽,统筹协调。强化乡镇的统筹协调功能,注重条块部门的组织指导,注重村级组织的基层基础,注重发挥共青团、妇女、民兵以及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妇女禁赌会等组织的积极作用,结合“乡风文明志愿岗”活动,形成创建工作合力。强化乡镇结对共建功能,完善乡镇的服务网络和服务功能,抓好各类窗口单位、乡镇企业和村镇、岗位的结对共建活动,倡导文明生产、文明经营、文明服务,乡镇各类单位结对共建数量达15000余个。强化乡镇的示范带动作用,借鉴城市文明创建的经验,增强现代文明意识,努力把乡镇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化的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带动周边农村共同提升文明程度。


 三、共建普惠,铸就新风


 通过开展“乡风文明志愿岗”活动,有效提升了农村居民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农村人文素养、行为习惯、环境面貌、社会风气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现在农村居民普遍反映,现在文化娱乐设施多了,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多了,环境面貌更美了,村民生活更加充实了。


 生活环境全面优化。通过“乡风文明志愿岗”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优化环境、美化家园活动,推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及各项社会事业建设的蓬勃发展。截止目前,共完成了1580 个自然村庄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5%。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7.6%,新增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综合利用试点村154个。美丽镇村建设步伐加快,首批16 个示范镇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每年创建美丽村庄示范点10个、三星级康居乡村100个,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进一步健全农村教育文化中心、医疗健身中心、信息网络中心和社区服务中心,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使农民不出村就能享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服务。


 文化服务普惠农村。通过开展农民道德素养提升、群众文化惠民、孝老爱亲邻里互助、学雷锋志愿服务、美化家园洁净村庄、告别陋习牵手科学六大行动,进一步提升了农民文明素养,广大农村呈现出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针对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推进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进一步拓展舞台艺术、数字电影“四进工程”活动的覆盖面,倡导和鼓励各级各类文化单位为农民群众送戏、送书、送电影、送科技文化知识。每年为农村、社区送书10万余册,送戏超3500场次,送电影2.1万余场,惠及农村及社区群众超5000万人次。构建了以标志性文化设施为龙头、基层社区文化设施为基础的覆盖城乡的文化设施网络,实现了市、县(区)、镇、村全覆盖,人均文化设施面积达到0.19平方米,形成了农村“15分钟文化圈”。目前,全市实现了村村有文化广场,“农家书屋”不仅实现了全覆盖,而且其硬件设施现代化、科普资料多样化、使用功能综合化,满足了农民学科技、学文化、长知识的需求,农村人文环境更加优化。


 公益活动深入人心。通过“乡风文明志愿岗”建立健全农村志愿服务体系,完善招募、注册、培训、激励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促进岗位服务与农民需求供需对接。加大农村社会组织和公益组织培育力度,用先进的公益理念引导农村志愿服务,鼓励农村社会组织根据发挥优势,创新开展助残、帮困、助老、扶幼、文化、心理健康、科学技术等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培育了一大批农村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和优秀志愿者,先前在农村地区参与率较低的献血、捐遗、捐髓等公益活动在我市农村逐渐普及。


 思想观念创新创优。充分发挥“乡风文明志愿岗”的群众参与作用,不断夯实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基础。各地广泛建立了“城乡公共文明建设岗”,针对自然村落、动迁社区、中心村镇等不同类型,常态化开展第三方公共文明建设督查工作。创新开展了“道德评谈”、“欢乐社区行”等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用身边的好人好事和感人故事引导农民崇德向善。大力开展公益宣传,充分利用宣传栏、橱窗、建筑墙面等各类资源,广泛刊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打造具有农村特色的“公益长廊”。积极选树典型,在农村地区扎实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的选树工作,全市省级以上道德模范累计达17人,“中国好人”总人数134人,均位居全省前列,其中一半以上各类典型来自农村。培育新乡贤文化塑造先进理念,各村普遍建立乡风文明馆,充分展示乡贤文化。力促城乡互动,在推进“三下乡”服务农村的基础上,“反弹琵琶”,开展“三进城”活动,把农村的特色民俗文化、特色农副产品、特色文明成果展示给城市居民,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创建成效惠民利民。苏州市通过“乡风文明志愿岗”建设,积极破解难题,不断充实新内容,探索新形式,寻找新载体,努力打造新型城镇化发展、共同富裕、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示范区。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农村发展更具活力。目前,全市创成了350个全国级、省级、市级文明村镇。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集体资产达到1720亿元,村均收入超过80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8万元,集体资产总量、村均稳定性收入、社区股份合作社分红均增长10%以上。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逐步建立。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移风易俗、推进乡风文明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拓展“百村千岗万人--乡风文明志愿岗”活动的内涵和外延,努力开创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谱写好中国梦的苏州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