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的北部,有这样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城,西部群山连绵,林木郁郁葱葱;东部千年古镇,河水穿桥而过。“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地理条件赋予了德清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2016年,德清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558.4万人次,同比增长21.2%,营业收入16.7亿元,同比增长35.8%。先后获得了国家生态县、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省“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县(大禹鼎)等荣誉称号。
从江南水乡的新市古镇到莫干山脚下的瘐村,德清的土地上,乡村正在焕发美丽的新颜:老房子不仅变成了特色的洋家乐,还成了富有情怀的古村落风景;“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根管子接到底”“一把扫帚扫到底”的实施,营造了城乡管理一体化新模式。生态河道与生态天空相互映衬,一条条干净畅通的乡间小路将一座座美丽乡村串联成美丽画卷……人们享受着青山绿水下的生态福利。
早在2001年,德清县委、县政府就提出了“创经济强县,建生态德清”的战略目标;2003年德清县正式提出创建国家生态县;2004年《德清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完成,2005年2月1日颁布实施;2014年5月,成功创建为国家生态县。
近年来,在“两山”重要思想指引下,德清县全力打造“全域美丽、城乡一体、乡风文明、生活美好”的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实现了从整治环境卫生到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从提升生活品质到创造美好生活的阶段性跨越,真正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路,巧手绘制了生态文明新画卷。
坚守生态理念,增添生态环境“美丽度”
美丽乡村的建设,必须在“美丽”两个字上着眼,德清从自然条件、生态环境、资源禀赋、文化底蕴等实际出发,高起点编制了《“中国和美家园”建设总体规划》《现代田园城市全域规划》《德清县争创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实施方案》等,通过“多规合一”,优化完善空间规划体系,形成美丽县城、美丽城镇、美丽乡村联动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
先后建成三莫线、生态文化馆、清境文创园、阳光生态二期、莫干山民国风情小镇等特色项目。建成了环莫干山异国风情休闲观光线、中东部历史人文观光线、东部蚕乡古镇休闲观光带和中部防风湿地休闲观光4条景观带。
五四村等一批精品示范村高标准打造并完成验收,五四村还入选2016“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白彪村、南路村2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通过省级验收;二都村、曲溪村成功申报为省第四批历史文化村落。在全域范围开展珍贵彩色森林建设,把珍贵彩色健康森林建设与森林旅游、乡村休闲相结合,建成彩色健康森林5360亩。2016年10月成功举办了全国特色小(城)镇建设经验交流会德清考察活动。同年,创建为全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县。
提升环境质量,实施生态治理“精准化”
自2013年全省吹响“五水共治”的号角后,德清县探索出一套适合本县县情的“九法治水”举措。34位县级领导分别担任“一级河长”,1211条河道全部实行多级“河长制”。 2016年,以力争“大禹鼎”三连冠为目标,深入开展“十大工程、百河示范、千河提升、万人联动”治水大行动,补齐短板,成效明显。实施清淤治污“一河一策”,完成河湖库塘清淤471万立方米;累计退养拆除372家生猪养殖场,总存栏削减至5万头以内;关停15座粘土砖瓦窑,率先实现温室龟鳖养殖“清零”;打造了108条生态河道,刘家桥港等15条被评为五星级河道;创新“河长制”五项机制,实施周六河长集体巡河。同时,运用智慧因子打造科学治淤(污),在全省河湖库塘淤泥处置利用技术现场会中,德清县作为湖州市唯一县区代表进行了经验交流。2016年德清县地表水常规监测断面Ⅲ类以上占比93.75%,地表水出入境交接断面考核连续保持优秀。
碧水需要蓝天的映衬,德清在狠抓水环境治理的同时,重拳出击大气整治。以源头治理、综合防治为主轴,围绕空气质量争先进位的目标,努力构建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新局面,全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2016年完成58家VOCs整治企业治理任务,淘汰黄标车、淘汰改造高污染燃料小锅炉窑炉……德清县2016年PM2.5日均浓度4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4%,下降幅度列全市第一,高于全省平均水平;AQI优良率为76.2%,同比上升7.6个百分点。
环境执法监管是环保工作的“眼睛”,无论是高温炙烤的炎热天气还是风雪飘摇的冰冷天气,环境执法人员都牢牢地坚守在一线当好环境卫士。近年来,德清环保以深化4 (3+1)的执法监管模式为着力点,始终保持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的高压态势,同时,不断深化公检法环保执法联动,实现执法资源的优势互补。
统筹城乡环境,织好生态建设“全域网”
美丽画卷的绘制不仅在于城镇,更在于全县。“五水共治”开展以来,德清县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一件头等大事,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截至目前,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自然村覆盖率达到100%,农户受益率达到80%以上。结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三分建、七分管”这一特点,德清县建立了“县、镇(街道)、村、农户以及第三方”的“五位一体”运维管理模式,建立专业管理人员和维护队伍,杜绝出现建管盲点。用专业力量解决技术问题,真正实现了一根管子“管”到底。同时结合“智慧德清”建设,采用物联网技术,制作完成覆盖全县的农村生活污水长效运维监控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对第三方运维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2014年开始,德清在全国率先实施“一把扫帚扫到底”的城乡环境管理一体化新模式,全力打造“全国最干净的县”, 以推进农村垃圾资源化、减量化为抓手,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建成9座农村垃圾资源化利用站和2个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实现城乡垃圾收集覆盖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全国首个城乡环境管理一体化标准体系,统筹构建了城乡、交通、能源、信息“四张网”,“清洁德清”“畅通德清”“智慧德清”建设加快推进,引入“互联网+”概念,打造首个数字化信息指挥中心“智慧运管”,提高了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德清作为全省最早建立并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的县区之一,始终秉承在实践中完善,在完善中前行。从2005年开始实施生态补偿制度的十余年来,已累计投入3.3亿元。如今,村民的生态保护意识越来越强,村环境和村经济也越来越好,全县人民的“大水缸”——对河口水库水质稳定在Ⅱ类水标准。
探索制度创新,激发生态文明“源活力”
改革创新是释放活力,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源泉。2014年开展城乡体制改革试点以来,德清县大胆探索、审慎求证,蹄疾步稳,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共争取到国家级试点15项、省级试点34项,涉及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生态建设保护等多个领域,形成了良好的制度生态。2016年5月湖州莫干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全国19个试点产业园区之一。
文化特色村,是德清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亮点,“三九坞裸心·乡”“和美后坞”“沈约故里”“十里长春”等一批特色村庄名片,不仅极大地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培育了裸心谷、法国山居等“洋家乐”为代表的400余家中高端低碳民宿旅游新业态。2015年5月14日,《中国·德清乡村民宿标准》的发布,标志着德清在“洋家乐”等精品民宿发展的道路上又跨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乡村旅游蓬勃发展,进一步放大公民道德,形成“德清现象”的集聚效应。
融入本土元素的生态文化更具文明新风,德清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前行步伐中,深入挖掘“瓷之源”、防风文化、农耕文化等乡土文化资源中的生态理念,生态舞台剧“德清谣”阐述“两山”理论形成全民认知感。积极倡导生态消费理念,设立“全国首个国民生态消费教育中心”等6项全国首创,建成全省首家中小学生生态教育馆,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思想不断深入人心,并成为推动“两美”德清建设更上新台阶的澎湃力量。(陈梓漫 陈 洁 沈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