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文明城市创建考核时。近年来,河北各市一直以获得文明城市称号作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努力目标,不遗余力,奋勇争先。
如何在林林总总的工作中理出头绪?如何在文明城市的创建中提高群众的幸福获得感,让每名群众都体会到被重视、愿参与、有收获、真幸福?河北省的经验是“创建于坚实的群众基础之上”,也只有这样的“真获得”,才能让创建工作持续可行,富有生命力。
把群众的不满意放在心上
“养狗问题,停车问题,公共场所乱搭盖问题,个别道路太窄问题……”在石家庄市委宣传部部长高天的笔记本里,这些琐碎的问题,都来自于每周“问计于民”的征求意见表。市民只要有不满意的地方,都可以在社区把问题填写在这些表格上,留下联系方式。而她每周则定期把意见收集,同时把上一周的问题解决办法集中反馈给有意见的市民。
“问计省直、寻求支持;问计于民、寻求智慧。”高天告诉记者,自从石家庄市实施“双问计”工作以来,市委班子成员和市局各个主要领导都分摊包干了一些片区,定期倾听群众需求和意见,拿出解决办法。“很多问题,看似小事,但在群众身边往往就是最不满意的事。”高天说,只有你把群众的不开心放心上了,大家才会真心地感受到文明城市创建的获得感,也才能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
站在群众的角度决策
在唐山迁安市。黄金主干道旁价值30多亿元的土地出让金收益,要不要?
迁安市委认为,这个钱可以不要。于是有了1500余亩土地上建成的龙形、云形绿化带和黄台山轩辕文化主题公园;有了投资6亿多元建成的13.4公里的三里河生态走廊。
迁安人自豪地说,无论你住在哪里,“300米见绿(地),500米入园”,密度全国罕见。
“从老百姓最关心的事做起,从老百姓最不满意的事改起。”迁安市委向市民承诺,于是,迁安市率先在河北全省实现了城乡低保、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生育保险、城乡公交、12年免费教育和公共体育设施的“七个全覆盖”。
文明城市创建,哪些该做,哪些可以不做,在迁安市委看来,决策的角度永远应该站在群众一边。
在秦皇岛海港区先茂里小区,这个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老旧小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系统性物业,脏乱差不提,邻里之间还常为私搭乱建、堆放杂物闹得不可开交。自从政府引进了公益性质的物业公司后,小区面貌焕然一新,让居住在其中30多年的董凤芝等居民赞不绝口。
相信群众的力量
河北出好人,有捐肝救公公的全国道德模范张建霞,有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的赵渭忠、邢少仑、靳国芳等,在河北省委连续不断的引导下,一个个激励保护好人的实施意见连续出台,河北人也自发掀起了向榜样学习、争做好人的活动。
在秦皇岛北戴河的好人广场,30岁的越国峰每月都来到这里给老人免费理发;53岁的修鞋师傅周利每周都会来到这里为居民免费修理皮鞋……
“我们都是志愿者,我们都为能做些好事,为创建文明城市出力而感到开心。”他们的话语质朴而有力。而在这背后,志愿者团队扶持保障政策的完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明城市创建,关键靠人,核心是市民文明习惯的养成。
“把自家门口打扫干净,多用文明用语,就是为文明城市创建出力了。”小区里,楼长们从身边事开始鼓励。
志愿者的活跃,是河北省文明创建的一道亮丽风景。除了在各项荣誉评定中向志愿者倾斜外,河北省还动员全社会给志愿者创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
在石家庄新华区宁安街道的日间料理中心,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志愿者团队创新居家养老模式,对辖区内的不同老人提供分类服务,一些具有特长爱好的老人更是成了社区里竞相追逐的“名师”。书法、葫芦丝、绘画、理疗、按摩,“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日间料理中心更是于2017年1月被中宣部评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据了解,在河北全省,政府出资在民生领域购买志愿者服务的模式,已经获得了社会广泛欢迎,一些爱心企业还设立公益基金加入到对志愿者团队的扶持中来。(记者 朱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