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涵江文明网!
马鞍山:播撒爱心创建惠民 提升社区居民幸福获得感
【发布日期:2017-07-12】 【来源:中国文明网】 【字体显示: 】 【阅读:次】

  

  幸福是什么?对于马鞍山市雨山区平湖街道一村社区居民而言,幸福可触可感、实实在在——是让老人们安享快乐晚年生活的“助老先锋站”,是助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丰富活动;是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是邻里之间的欢声笑语,是活跃在社区的志愿者和“微管家”们送出的暖心服务……

 

  社区,是文明创建的基本单元,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平湖街道一村社区始终坚持将“创建为民、创建惠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解决老百姓最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通过一件件惠民实事,为百姓“创建”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贴着民心搞创建,以“幸福感”赢得“满意度”,画出了共建共享“同心圆”。如今,在一村社区,“文明创建”不仅是居民感同身受的亲切名词,更是齐心协力的共同行动。人人参与、共建共享,让辖区处处涌动着创建的浓厚气息,有力地夯实了文明城市创建的社区根基。

 

  用心关爱“一老一小” 让“老有所乐、少有所学”

 

  自从2016年底主动请缨,从一村社区党委书记许晓琴手中接过钥匙后,“助老先锋站”便成了戴诗龙奉献余热的新“舞台”。

 

  每天清晨六点刚过,戴诗龙的身影便会准时出现在“助老先锋站”里,打扫卫生、烧开水、整理桌椅板凳,忙得不亦乐乎。直到下午四五点送走最后一批老人后,戴诗龙才会回到一楼之隔的家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老街坊们安享快乐的晚年生活,也算是发挥点余热吧!”

 

  让老人们安享快乐晚年,这也正是一村社区成立“助老先锋站”的初衷。小区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住户已趋于“老龄化”,在12000多名居民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近20%。但由于种种原因,老人们始终都没有一处像样的室内活动场所。“文明创建的过程,就是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过程。”许晓琴说,为切实改善老人们的生活质量,去年,社区千方百计腾出一处办公用房,为老人们提供了一处干净、舒适的室内活动场所。

 

  走进“助老先锋站”,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其乐融融的幸福景象:屋内干净整洁,老人们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聊天、下棋、打牌、读书看报,怡然自得。“在这里,能休息、能娱乐,还有老朋友陪着,心情也好。”说起“助老先锋站”,老人们纷纷竖起大拇指。而随着“助老先锋站”的名气越来越大,不少周边社区的居民也成了这里的常客,“在这里,能和大家一起说说话、聊聊天,生活一下子有趣多了。”家住明渠社区的司有维老人说。在一村社区,老人们收获了快乐,孩子们则收获了成长。

 

  “辖区老人多,一到假期,很多家长就把孩子送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来。”一村社区党委副书记、居委会主任陈琳说,社区依托“科普文化之家”、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平台,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引领孩子们迈好健康成长的步伐。

 

  作为全国科普示范社区,社区依托“科普文化之家”对未成年人开展科普教育,让孩子们“零距离”感受科技奥秘;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内的图书室和电子阅览室,则为孩子们提供了充足的“精神食粮”。邀请身边好人为辖区青少年开展讲座,将道德种子播撒在孩子心间;持续多年的经典诵读活动,让孩子在书香浸润中快乐成长……

 

  润物细无声。“通过教育一个孩子,更达到了‘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区’的效果,从整体上带动社区文明程度的提升。”陈琳说道。

 

  播撒爱心传递文明 志愿服务筑起美丽“风景”

 

  一面小红旗,一顶小红帽,辖区每个交通道口,都有文明督导志愿者的身影;臂戴红袖章,手拿小喇叭,治安巡逻志愿者每天走街串巷;面对邻里纠纷,矛盾调解志愿者耐心倾听,把“小火苗”消灭在萌芽中……各种各样的志愿者队伍,常年活跃在一村社区各个角落。他们,用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播撒爱心、传递文明,让奉献的风拂遍社区,让友爱的花开满家园。“社区是居民的主要活动空间,居民对志愿服务也有很多期待。”陈琳说,一直以来,社区通过不断加强志愿服务建设,着力提升志愿服务水平,让居民有了更多“幸福感”,更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社区志愿者队伍是根据群众需要而设,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服务。”一村社区平安志愿者协会会长胡经鉴告诉记者,协会下设义务治安巡逻、矛盾纠纷调解、法治文化宣传等三个志愿服务小组和一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总人数接近百人。

 

  为让服务的指向性更加精准,一村社区还在现有志愿服务的基础上,结合“一村一家亲”党建特色工作,将社区划分为15个网格,为居民提供微管家服务。在许晓琴看来,“助老先锋”、“平安志愿”、“安全维护”等六类微管家是志愿服务的“升级版”。“我们根据党员志愿者的专业特长,为居民提供六类志愿服务,将‘服务落实到了楼栋里’。”

 

  义务治安巡逻队,甘做流动“摄像头”,为百姓生命财产安全构筑起平安防线。“如今,社区的发案率大大降低,居民安全感也逐年提高。”社区民警李晓练说。

 

  街坊难题有人解,遇到困难有人帮,互帮互助的志愿服务,更成为邻里关系的“黏合剂”。居民们从不熟悉到熟悉,从点头之交到相互关心,真正实现了“一村一家亲”。

 

  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不断拉高居民的幸福指数,更让居民的文明意识得到显著提升。“更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更多的人成为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创建文明城市的实践者。”令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卜祥彩印象颇深的是,不少平时很少出门的老人,也主动报名参与文明城市创建行动。

 

  “文明城市创建,最根本的力量在于群众参与。”许晓琴告诉记者,一村社区通过志愿者的带动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了辖区居民参与文明创建的积极性,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整治环境提“颜值” 让百姓感受实实在在变化

 

  望着家门口修葺一新的道路,家住湖西5栋的居民们,真切感受到文明创建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这里曾经有一条近百米长的住户出行必经之路,由于年久失修,路面坑洼,破损严重,雨天更是积水难行,经过近两个月的改造,目前已完工。

 

  “文明创建,要从改善人居环境入手,让群众看到身边的变化,切切实实感受到创建给大家带来的好处,实实在在享受到创建带来的实惠。”在许晓琴看来,不断丰实群众的“获得感”,正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题中应有之义。

 

  作为一个开放式的老旧小区,一村社区见证了城市的变迁,也显露了岁月的沧桑。小区楼房老旧,卫生死角、私搭乱建,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提升人居环境,必须在久治上下工夫,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许晓琴说,近年来,社区始终将环境卫生整治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通过发动群众参与、开展专项整治等一系列举措,使社区环境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

 

  如今,漫步在一村社区,原来坑坑洼洼的路面不见了,乱贴乱画的小广告不见了,“脏乱差”的卫生死角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干净整洁的道路,是墙上一幅幅精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创建文明城市的宣传画……环境称心、居住舒心,成为众多社区居民最直观的感受。“通过文明城市创建,让我们这个老旧小区越变越新,我们的心里也越来越舒畅了。”提起家门口的变化,居民吴翠珍赞不绝口。

 

  “今年6月份,物业公司已经进驻社区。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建立健全保洁制度、加强检查等措施,推动环境卫生整治常态化、长效化,确保环境卫生有人干、有人管,让文明、洁净、优美的居住环境保持得更持久。”陈琳说。(皖江在线 刘挺 许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