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涵江文明网!
铜陵:民间习俗文明化成常态 "移风易俗"让新村有新风
【发布日期:2018-02-26】 【来源:】 【字体显示: 】 【阅读:次】

 

 


  

 

  在市义安区胥坝乡群心村的喜庆堂内,新郎梅柏顺和新娘孙欢正在给亲朋好友敬酒。图片来源:铜陵日报社 沈卫蛟/

 

甜汤、各类蔬菜小炒、鸡汤……223日,正月初八,在铜陵市第一个村级喜宴中心———义安区胥坝乡群心村的喜庆堂里,一场热热闹闹的婚礼正在举行。一碟碟农家菜端上桌,扑鼻而来的菜肴香味、参加宴席者的阵阵笑声,让整个大厅洋溢着浓郁的喜庆氛围。

 

新人父母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在市里办婚礼,仅12桌酒席就要花上两万余元,但在喜庆堂办,村里给新人免费提供场地和水电气,一桌美味可口的菜也就花上400元左右,大大减少了开支;再者,亲戚、邻里不用跑远路就能聚在一起,既热闹又拉近了感情。

 

走进喜庆堂,大厅内摆放着二十余张大桌,简易而大气,电子显示屏、舞台等设施齐全。喜事新办,节俭养德,文明理事”“破除陈规陋习,倡导健康生活”“婚喜事简办好的标语格外醒目。

 

现在攀比现象比较严重,你办10桌,我要办20桌;你办800元一桌,我办1000元一桌,这风气不对。胥坝乡群心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古中举说。

 

这些年,随着居民的钱包一天天鼓起来,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风气也逐渐滋生,一些经济不好的家庭为了跟风,甚至不惜举债操办。为了阻止铺张浪费、互相攀比的坏风气蔓延,去年下半年,村里成立喜庆堂,并组织本村有威望、有影响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成立红白理事会,力求在充分尊重传统习俗的基础上,帮办协办红白事,规定标准,压减规模,推动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文明新风。

 

当天举办婚礼的新郎新娘都是群心村人,都在外地务工,春节返乡准备办婚礼,一下子就选中了家门口大气简约的喜庆堂。新郎梅柏顺说:这边喜庆热闹,家里面亲戚都在这,村里免费提供场地,成本降低了,但热闹氛围却更浓厚了。现在倡导勤俭节约,我们年轻人也不喜欢铺张浪费。新娘的母亲陈小凤说:到城里办酒,路费、酒席钱肯定要多花不少,现在不提倡大操大办,这个喜庆堂就正好。我们提前预约,买好菜品,大家在一起忙碌着,很实惠,也很开心。

 

又热闹又实惠,以后我们家办喜事也来。群心村村民左言娜这样说。在喜庆堂办酒,村里不仅免费提供场地,更是把移风易俗的内涵注入其中。村里规定,想在喜庆堂办酒,行礼不超过200元,在桌子上不摆高档的烟酒,菜主要是农家菜,每桌酒席花费不超过500元,不得安排豪华汽车和车队、不请低俗乐队、不得铺张浪费。古中举说。

 

据了解,自去年年底开放以来,喜庆堂已经接待红白喜事40多场,服务村民2000多人。今年春节,很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准备办喜宴,村里红白理事会都及时与他们沟通、宣传,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家门口喜庆堂办,既省钱又省力,喜事越办越喜庆。喜庆堂的名声更是传到了外村。

 

同样,在枞阳县浮山镇太平村村民方文兰老人的80岁生日上,她的5个子女没有大摆宴席,而是亲自搭戏台,在家门口唱歌跳舞,以招待前来祝寿的亲朋好友和乡邻。

 

方文兰老人是一位勤劳朴实的母亲,现在家里四世同堂,儿孙事业有成、和睦幸福。为了庆贺老人80岁生日,方文兰的子女们一起商量,决定不大摆宴席,而是搭一个戏台招待亲朋好友来看戏。219日,戏台吸引了四邻八乡的群众前来观看,老人的大儿子汤运秋登台演唱,倡导乡邻做文明崇德的浮山人,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汤运秋说:按照农村里的风俗,过生日要大摆宴席。我们不想大摆宴席,希望倡导更文明的乡风。看戏的村民们为这种特殊的庆生日方式竖起大拇指,希望以后这种方式在农村里多出现。

 

喜庆堂将移风易俗和树立新风尚相结合,值得推介。这几年,铜陵市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市文明办副主任黄文进说,当前,铜陵市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推进乡风文明为目标,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全面推动移风易俗创建活动,深入实施传育立行教育工程,积极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理念,弘扬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逐步实现移风易俗经常化、婚丧事务规范化、民间习俗文明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细落小落实。(铜陵文明网综合 来源:铜陵日报社 李莉 方义兵 陈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