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红白理事会”受欢迎
红白理事会统一安排,反对铺张浪费(图片来源:晋城文明网) 办白事不请外地乐队、不搭戏台、串街不放鞭炮.....近日,晋城市高平古寨村苏开前的老伴病逝出殡的消息在村里引起不小轰动。相比过去村里大操大办的热闹场面,老人的丧礼显得简单很多。 4月28日,古寨村85岁的老党员苏开前的老伴儿病逝。这是古寨村今年倡议丧事简办以来的第一桩白事,村红白理事会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得知老人病逝的消息后,就主动上门慰问家属,并发放告知单,要求丧户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引导丧户从俭治丧。苏开前儿子说:“移风易俗工作大家都很支持,与其丧事大操大办,不如注重厚养薄葬。过去村里有红白事时,老百姓‘打肿脸充胖子’,东挪西借也要讲排场、摆阔气,谁家都不愿被比下去。一桌酒席好几百元,一场事办下来主家至少要花费五六万元。现在有了红白理事会,烧火做饭、里里外外、方方面面都有人帮忙。不仅减轻了村民的负担,也弘扬了农村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2017年以来,晋城马村镇将移风易俗丧事简办、婚事新办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出台了马村镇关于进一步加强节俭办婚丧事宜“五不能”、“八不准”的实施意见。一股弥漫马村的人情之风,正在悄然消除。全镇村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制定完善了理事会章程以及移风易俗村规民约。通过从严执纪、从严问责、从严监督、签订承诺书、党员干部带头、广大群众自觉执行等环节,有效提高了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股倡勤俭、兴节约、拒铺张、反浪费的文明新风正在劲吹马村大地。 孝爱文化引领孝道好村风
孝爱文化绽放在阳城 (图片来源:晋城新闻网) 孙沟村曾经是晋城市阳城县经济基础较弱的一个纯农业村,近年来在村党支部书记王国龙的带领下,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富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把经济搞上来的同时,该村坚持文化育村的思路,努力丰富村民精神生活。为在孙沟村形成一种健康和谐的精神风貌,该村推出了以孝爱文化引领好村风的活动。 孙沟村建成了阳城首个孝爱文化展览厅,并在全村大街小巷设置孝道文化标语及二十四孝壁画等,着重宣传展示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的优秀典型,以悠久的孝爱文化促进党风村风养成,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如今,一走进孙沟村,大街小巷里那一条条孝道文化标语及二十四孝壁画格外引人注目,它们像教科书一样,让村民潜移默化地接受着孝道教育。而在位于该村敬老院内的孝爱文化展览厅,更是有一整个墙面以图展的形式将该村悠久的敬老孝老文化示以众人。 小山村军乐队奏出幸福新生活
寺南岭村军乐队(图片来源:太行子) 近段时间,晋城市陵川县夺火乡寺南岭村的20多位农家妇女,一有空闲就集中到村文化广场,练习不同曲目的吹奏。她们吹奏的乐声时而高亢嘹亮,时而低回婉转,让小山村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村党支部书记许冬红兴奋地说:“自从成立了军乐队,村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很大改变。” 2016年,文明单位结对帮扶开展以来,寺南岭村成立了女子军乐队,凝聚人心,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小山村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大家没事的时候,就会主动来到村文化广场接受培训,练习乐器,那个认真劲犹如上小学的学生。萨克斯手张文霞高兴地说:“真没想到,老了老了,竟和乐器结上了缘分。你听听,我吹奏的是不是很有味道啊!”。 经过四个月的培训,军乐队迎来了收获期。2018年“五一”期间,他们在高平市米山镇进行了“首秀”,并取得了圆满成功,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认可,这让队员们的信心倍增,有了更大干劲。村民赵翠英告诉记者:“开展军乐演奏,不仅可以丰富文化生活,同时能够带来一定收入,真是一举多得啊!” 除了军乐队,村里先后组织开展了“孝老尊亲”联欢会、庆“三八”文艺演出、“五一”义务植树等活动。现在的南岭村,村风有了明显的改善了,尊老、爱老、敬老蔚然成风,弘扬了传统美德,传递了社会正能量。 红色乡村摄影展,助推革命老区振兴
“革命老区·太行红都“首届义汉红色乡村摄影展(图片来源:钟秀陵川) 为弘扬红色文化、传承太行精神,实施乡村文化旅游振兴战略,5月20日,晋城市陵川县平城镇义汉村举办了“革命老区·太行红都“首届义汉红色乡村摄影展。 陵川县平城镇义汉村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红色文化氛围浓厚的古村落,抗战期间,抗日英雄任义汉在此壮烈牺牲;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兵工厂曾在村内设立,被誉为“革命老区、红色义汉”。 此次摄影展展览类别分为:民俗、建筑、风光、人文、纪实五个不同主题。共收集到22人164幅作品。通过举办红色乡村摄影展,不仅全面展示了义汉村多年来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也让人们感受红色文化气息,了解革命历史,激发爱国情怀。 开幕式当天,陵川上党梆子传习剧团和盲人曲艺队进行了精彩的文艺表演。此次摄影展的举行,展示了革命老区义汉的风采,对于促进陵川县全域旅游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