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的践行有了新思路,提升村民文明文艺素养有了新途径,乡镇改造有了新定位……南宁市青秀区伶俐镇注重拓展乡村发展空间,重塑村民精神面貌,通过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乡村振兴提供的巨大动能。
村镇改造为乡风文明塑形铸魂
荷花池改造后,曲径通幽、荷香阵阵
主干道振伶路改造后,整齐划一、赏心悦目
居住在振伶路的刘阿婆已经度过了大半辈子的时光,她的屋子从土坯房变成了小平房,10年前又建成一栋三层小楼,从务农到开小卖铺,刘阿婆对于老年能享受这样的“好日子”已经满意。近年开展的乡镇改造刘阿婆是受益人之一,“好日子”日新月异,老人家乐不可支。
伶俐镇将乡镇基础硬件设施改造作为乡风文明建设打好“底子”的方针之一。以规划提升建设,实现村庄绿化、美化的同时,完善水电、道路、通讯、休闲场所等配套设施功能。
特色民俗文化休闲广场的建成,逢年过节这里都变成全镇人气和活力值最高的地方
庭院增设特色篱笆
主干道振伶路、武伶路沿线道路建筑物外立面由原来的老旧又风格不一变成了养眼的“青砖黛瓦”,居住环境美化了,城镇总体的整治和亮化也紧接跟上,街道管网改造先行。
振伶路主街步行街及周边巷道地面,年久失修的坑洼水泥地被实用美观的青石板取代。衣食足而知荣辱,新建的特色民俗文化休闲广场就建在居民区旁边,逢年过节这里都变成全镇人气和活力值最高的地方。中心街区开阔平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景观带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中心公园的荷花池凉亭馥郁清净,寄托了镇上多少人对于荷塘月色的无限畅想……
开展乡风文明建设 提升核心价值观内涵
用传统文化凝心聚力,将核心价值观传达的深意简化成一条条“小”的寄语
伶俐镇围绕核心价值观落地为契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统揽,实施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步、教育引导与提升素质同步、载体建设与文化惠民同步建设。
建成一批公共文化活动中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休闲广场,在新改造的步行街沿路设置文明宣传道旗、文明道德小走廊、文明公厕,搭建了新的宣传平台。每月组织一次道德讲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宣讲,改造镇区废旧泥塘为休闲荷花池生态景观,文化休闲广场上靓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小品,昭示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提升整体文明档次。
用传统文化凝心聚力,将核心价值观传达的深意简化成一条条“小”的寄语
核心价值观景观小品的“红色风暴”和伶俐镇绿水青山的田园气息相映成趣,推进美丽镇村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融合。核心价值观活了,村民愿意在这里多看多停留,培养家风、规范村风,在乡风文明的建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被不断提升。
南宁市青秀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政府副区长李永耀在伶俐镇指导乡风文明工作时也说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一步在乡镇的普及推广,应将重点放在通过融入故事、融入环境,活用本地先进事迹等方式践行核心价值观理念。景观小品是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之一,接下来我们要善用巧用小品、文化景观等创意元素,进一步传达精神内核。创作的作品“上头”连着大政方针、政策法规,“下头”连着百姓身边事、事中理,形成一股乡风文明新风尚。
文化“软实力”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硬支撑”
军民同乐·共庆八一”建军节主题文艺演出
伶俐镇迎春篮球赛球员在比赛中拼抢
2019年春节,在休闲广场开展了篮球赛、拔河赛、象棋赛、游园对对联等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参与并观看的村民多达1000人左右;镇上的文艺队和村里的文艺骨干经常为节日汇演联袂献上精彩节目;最能逗人捧腹的小品成为脱贫攻坚、移风易俗、扫黑除恶的最佳“传声筒”……
文化“软实力”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硬支撑”。伶俐镇干部黄少兰对近几年植根乡村的丰富文艺表演最有感慨,“现在每个村有了自己的文艺队之后,基本每个月都会有演出。公共运动场从未闲置,排队彩排的文艺队络绎不绝”。在世界读书日的“品读经典 悦读青秀”活动上,孩童们的琅琅书声,让伶俐镇多了一份书香气息。全镇已建起的9个农家书屋免费面向全村农民开放,逐步形成了全民读书的良好氛围。新建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场馆,见证了村妇从脱下农用鞋到穿起舞鞋的蜕变,还成为暑假期间孩子们争相竞逐的“第二学堂”。2019年暑假在这里开展的免费培训课程就包括免费美术培训班、暑期免费舞蹈培训班,篮球赛、三分投篮赛等,有近300名学生受益。2018年更是举全镇之力举办了盛大的重阳敬老主题活动,开展敬老志愿服务,宣扬孝道文化。
伶俐镇新建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场馆成为暑假期间孩子们的“第二学堂”。2019年暑假在这里开展了的各种免费培训班。
当妇女们不单只围绕着灶台和孩子转,当壮汉在田地之外也有了展现身姿强健体魄的好方式,当孩子们在假期兴趣课堂上离梦想越来越近……乡风文明的种子,在移风易俗的相互影响中悄然播撒;邻里关系,在有商有量见更趋和睦,被搅热的乡土文化生活,润物无声的在村民心中种下文明之花,蕴含着一股向上向善的力量,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坚实阵地。(南宁新闻网、南宁文明网记者 罗竹君 通讯员 张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