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涵江文明网!
安徽蒙城: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深化涵养文明乡风
【发布日期:2019-12-06】 【来源:中国文明网】 【字体显示: 】 【阅读:次】


 

秋日庄子祠。

“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近年来,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通过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公民道德素质提升,深化涵养文明乡风。截至今年11月底,蒙城县注册志愿者已超过17万人、志愿者团体577个、志愿服务项目6401个,评选县级以上身边好人600余名,入选“中国好人”54名。“君子之乡、好人蒙城”特色品牌逐步形成。

“庄子杯”书画展

多平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打造高端智库平台。进入新时代,蒙城庄学研究迸发出新的活力。2018年5月,蒙城县与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签订庄学研究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打造了院地合作智库平台,庄学研究进入新阶段。从2018年开始,安徽省庄子研究会拓展思路,逐步建立起“院地共建《庄学研究》智库平台”“庄子文化周”“哲学观照现实”等多元载体。与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签订了庄学研究战略合作协议后,出版了三期《庄学研究》集刊,分别在北京、合肥举办了两次《庄学研究》集刊发布会,在庄学研究界引起了较大反响。蒙城县举办了首届“庄子文化周”,开展了学术交流、传承展示、传承体验三大类14项活动。今年的第二届“庄子文化周”,活动类型又加上了产业转化类,活动项目增加到16项,内容更加丰富。其中,第三期《庄学研究》集刊发布会、首届全国《庄学研究》智库论坛暨安徽省庄子研究会第四次学术交流会的举办,是院(所)地共建智库平台的新尝试,也是庄子研究新的里程碑。安徽省庄子研究会被评为“2019年全国先进社科组织”。

小学生朗诵《逍遥游》。

注重研究成果转化。近两年,蒙城县充分利用庄学研究成果,探索文化产业化发展道路,丰富中国楹联之乡、中国曲艺之乡、中国硬笔书法之乡、中国养生美食之乡等本土文化品牌内涵,“庄子养生功”的成功创编,“漆园八景”古琴曲的顺利完成,建立在庄子养生理论、蒙城天然食材基础上的中国《药食同源》研究智库平台等广受好评。2019年6月份,安徽省庄子研究会、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庄子文化专业委员会、宿州文化参访团三家联合,在蒙城举办了“上海宿州蒙城两省(市)三地庄子文化交流暨产业开发合作研讨会”,活动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成效显著。同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与安徽蒙城杜仲食品生产企业联合主办的中国“药食同源”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召开。蒙城食品企业以“天人合一·药食同源”为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充分利用杜仲在食品安全、保健与养生方面的天然优势,研发绿色健康食品。蒙城课题组承担的重点课题《庄子与蒙城文化研究》荣获安徽省社科研究成果评比一等奖。

“庄周梦蝶”演出场景。

今年11月10日,安徽省民族管弦乐协会授予蒙城县“安徽省古琴之乡”称号,图为该县培训古琴教师。

促进文化融合发展。在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性发展中,蒙城进行的“庄子养生功”创编项目,已通过国家级评审验收,目前正在培训推广,一期参训人数1000多人。发掘地方文化,创作“漆园八景”古琴曲已全面完成,并在蒙城大地上普及,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寻常百姓能也享受古琴艺术之美,参与或举办古琴展演数十场,参与人员千余人次。依托“庄子文化周”创新性活动平台,以及中国楹联之乡、中国曲艺之乡、中国养生美食之乡、中国硬笔书法之乡等文化品牌优势,将学术、楹联、书画、曲艺、古琴、养生、美食等文化元素有机融合,深化内涵,举办学术交流、传承展示、传承体验、产业转化四大类十余项活动。

建机制选树身边“好人”典型

第七届感动蒙城人物颁奖典礼。

多层级挖掘好人。按照五级好人逐级评选机制,蒙城县组织部分县文明委成员单位、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等有代表性的社会各界人士,对候选人进行评审、投票,按得票高低确定“蒙城好人”拟定人选。每月评出“蒙城好人”6至10名,每年评出“感动蒙城道德模范”10名、“感动蒙城道德模范”提名奖10名,进行表彰,并把年内入选的“中国好人”全部命名为年度“感动蒙城道德模范”特别奖予以表彰。通过建立机制,发现好人,选树榜样,引导社会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并涌现出一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人物。截至目前,蒙城县入选中国好人54位,县级以上道德模范、身边好人600余人,乡镇(街道)、社区(村)级身边好人3000余人。

多层面关爱好人。不断建立完善“好人”帮扶机制,出台了《蒙城县礼遇和帮扶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实施意见》,入选的“中国好人”“亳州好人”“蒙城好人”分别在经济激励、政策扶持、帮困济贫等方面进行褒奖。获得全国道德模范、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国好人”称号、全省道德模范(含特别奖)、全省道德模范提名奖、“安徽好人”、“安徽好人”提名奖分别给予奖励。同时,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险、就业创业及困难救济等方面给予礼遇。截至目前,蒙城县财政累计发放奖励资金350余万元。与商业银行合作,按照低于同类型贷款10个百分点的标准,对各级各类道德模范实行道德信贷等。

多方位学习好人。建设蒙城好人馆,以照片、事迹、雕塑、影片等艺术作品,多角度展示身边好人风采。建设“好人大道”,在县城中心轴线的嵇康路建设近2公里的“好人大道”,通过图文并茂的事迹,利用路段绿化环境好,过往行人多,驻足时间长等特点,充分宣传展示全县身边好人故事。建设好人长廊,在城区北部、南边和城区中心鸿业广场等公共场所建设多处好人长廊。建设好人榜,在城区各乡镇(街道)、各社区(中心村)、县直部分单位分别设立好人榜近300个。设置好人墙、好人宣传标语、好人公益广告的近8万处。充分利用好人事迹宣讲团、举办好人巡演巡讲巡展、报告会、道德讲堂等形式,让好人事迹走进村镇、社区、学校、机关,发挥道德模范示范引领作用,营造了人人“学好人、育好人、做好人”的良好氛围。

多举措培育好人。建立了好人帮好人、好人带好人机制,逢年过节,除了蒙城县文明委集中慰问各级各类道德模范以外,发动有能力的身边好人和志愿服务组织慰问好人、帮助好人、带动好人,将各级各类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等新乡贤进馆入志。成立县级好人协会、志愿者联合会,组建志愿者队伍,搭建培育好人的平台。把“学雷锋”融入到志愿服务中,建立完善志愿者招募注册机制、服务评价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开展各级各类道德讲堂,定期组织道德模范巡讲巡演活动,通过唱道德歌曲、学道德模范事迹等形式,营造崇德向善的浓郁氛围。

梦蝶公园晨练。

志愿者参加孝老爱亲活动。

为民惠民促创建提档升级

实施项目建设。蒙城县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城市基础设施存在的短板和问题,组织街道和涉创部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精心谋划并实施了一批惠及民生的创建类项目。截至今年10月底,已投入近10亿元,改造提升城区公园广场2个、主干道路4条、老旧小区54个、背街小巷345条、安装充电桩8400个等,改善了城市基础设施,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针对城市秩序管理方面存在的短板和问题,组织开展交通、建筑、经营、卫生、广告五大秩序和老旧小区、集贸市场、背街小巷、集镇集市等十个专项整治行动,规范了城区整体秩序。建设智慧城管系统。高标准建设覆盖整个城市建成区数字城管系统,并保持高效运转,提升了精细化管理水平。

强化宣传教育。为加强宣传工作,新闻媒体开设专题专栏,不间断、全方位宣传全县争创工作动态;广泛开展志愿服务、诚信建设、普法教育、环境保护、生态文明、文明礼仪、精神文明创建等主题活动,吸引群众主动参与;在公共场所规范设置核心价值观、关爱未成年人公益广告和创建宣传栏;编发《市民文明手册》等宣传资料,刊播市民公约、居民公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提升人民群众对争创工作的知晓率和满意度。整治不文明行为。对城区在电线杆(绿化带)拴狗、宠物随地便溺,机动乱鸣笛、不避让路人,行人乱穿马路、不走斑马线,市民乱扔垃圾、乱贴小广告、乱发广告纸,公共场所吸烟、大声喧哗,损坏公共设施、文物古迹上涂刻等不文明行为进行教育和处罚,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强化思想道德建设。县、镇、村三级广泛开展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的文明实践活动,连续十年坚持开展“月评身边好人、年评道德模范”活动,引导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截至今年11月底,蒙城县注册志愿者已超过17万人、志愿者团体577个、志愿服务项目6401个,“君子之乡、好人蒙城”特色品牌逐步形成。

保持常态长效。蒙城县实行县领导分包责任制,蒙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对争创工作总调度、总督查,分管领导划片包干,四套班子领导按照包保实地考察点任务分工,督促调度分管部门、分包考察点和联系乡镇(街道)做好争创工作。落实“网格化”和路段长管理制度。对2016年印发的“网格化”实施方案进行修订,对33个网格长、230个路段长和近千名网格员进行培训;组织路段长、网格员和志愿者到包保路段开展问题巡查、志愿服务、宣传教育等活动,协助做好城市管理服务工作,完善创建问题“找交销查考”的长效工作机制。通过建立健全日常督查机制、定期调度机制和考核问责机制,充分调动了党员、干部、职工、群众参与文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全民创建意识,形成了条块结合、干群一体的创建格局,提升了全县创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