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时间银行”吗?这是一个神奇的“银行”——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后,这段时长可以存进“时间银行”的个人账户,当志愿者需要帮助时,可以“提取”自己曾经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间,兑换他人为自己提供志愿服务。在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就有这样一家充满着爱心的“时间银行”。
12月9日一大早,在建宁县水南居家养老社区照料中心,孤寡老人范英明正在清扫走廊。今年69岁的范英明,是建宁县溪口镇渠村人,目前居住在县社会福利中心。从今年10月中旬开始,他每天雷打不动地来到照料中心做志愿服务,扫地、擦桌子、整理书籍……眼下的这种生活模式,范英明特别满意。
一开始去照料中心,范英明只为打发时间。“没想到,来到这还有惊喜。”老范笑着对记者说,以往的日子过得很无趣,每天都是吃完上顿等下顿。现在,不仅可以帮助别人,还能把服务时间“存”到“银行”里。
时间还能“存进银行”?水南居家养老社区照料中心工作人员范淑媛介绍说,这就是“时间银行”,今天做志愿者存下服务时间,明天需要时可以提取时间,用以兑换别人的服务。
今年6月,在上级政策的指引下,建宁县开始探索“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对提供助浴、助餐、摄像、文体活动等服务的志愿者,用“时间银行”存折的形式,让低龄、健康的老人由“养老”转为“助老”,以此实现“以老养老”。这张“时间银行”的存折里记录了志愿者每次服务的时间、地点、内容。对于老年人,尤其是孤寡、特困老人来说,“时间银行”显得特别有意义。“现在,我已经不再害怕晚年生活会变得凄凉了。”范英明对未来充满期待。
在水南居家养老社区照料中心里,像范英明这样的“时间”储户还有很多。他们发挥各自特长,互帮互助,让每天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
目前,建宁县“时间银行”志愿者已有53人,服务时间超过了800个小时。“时间银行”存下的不仅是志愿服务时间,也存下了社会的爱心指数。志愿者存下的志愿服务时长,彰显了社会对这些爱心志愿者的尊重和理解,是对志愿服务行业的最好认同。这些“爱心时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志愿者们在有需要的时候,享受到及时的回报,让志愿者付出能有所得,也为社会精神文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信息来源:三明日报 三明文明网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