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铺组织义工给环卫工送月饼(粥铺供图)
“来,粥您拿稳了。”过去的两个多月里,除了接送孙子上学,早上7点多一直到傍晚7点,60岁的陈翠玲都一头扎在市区九一街的爱心粥铺里帮忙。用她自己的话说,“粥铺就像另一个家,在这做义工,天天都开心。” 据悉,这家爱心粥铺里有十几个长期义工,年纪最大的快80岁了,她们之间默契十足,把粥铺打理得井井有条。
粥铺开张2个多月 每日免费供应两顿粥
29日下午5点,爱心粥铺已经煮好了粥,开始分发给陆续到来的市民。来取粥的人络绎不绝,大部分是流浪人员、老人、环卫工,偶尔也有年轻人来领。希望能更干净、环保,粥铺鼓励自带碗筷,大部分来取粥的人也都自带餐具。到了5点半左右,热粥已供应完了。当天,除了粥,粥铺还发馒头。记者了解到,粥铺开张以来,不仅经常有人来捐米、香菇等煮粥的食材,还有善心人因为生日等原因捐赠馒头、蛋糕等食物,捐赠的食物一般由粥铺统一采购。
秋日里的泉州,天气渐凉,还不到六点,天就黑了。因为还有馒头没分完,几个义工还留在粥铺。
“还有粥吗?”一位白发苍苍的阿婆骑着三轮车急急忙忙赶到粥铺前问,得知没有了,她领了两个馒头礼貌地说了“谢谢”才离开。记者上前询问,阿婆说她今年81岁,和老伴两个人生活,因为吃不了多少,经常会来粥铺取粥。今天因为腰椎问题去做理疗,因此耽误了时间。“这个粥铺真不错!”临走前,阿婆还不忘夸赞。
这间爱心粥铺位于九一街,供粥时间一般为上午10:30至12:00,下午5:00-6:30,每天约供应500份。爱心粥铺发起人之一吴泉介绍,粥铺自7月11日开店至今,一天都没关门过,已有一些相对稳定的“粉丝”,光顾粥铺的约70%是流浪人员和老人。
爱心粥铺每日免费供应咸粥
义工变花样煮粥 流浪人员送来水果
“在这里的每一天都很开心。”当天,陈翠玲是最晚走的义工之一。见陈翠玲的第一面,亲切、健谈、幽默是第一印象。据了解,有着40年厨师经验的她,放弃了一份3000多元工资的工作,成为爱心粥铺的免费主厨,主要负责熬粥,熬完粥后,她也和义工一起做些分粥或清洁的工作。
为了确保能在中午10点半供粥,陈翠玲每天早上7点多便会赶到粥铺,淘米、洗菜、熬粥……开始一天的忙碌。除了陈翠玲,每天来帮忙的义工不少,有时候五六个,有时候十几个,谁有空就来接替,她们中年纪最大的苏阿姨快80岁了。义工们十分用心,总是变着花样煮粥,豆粥、小麦粥、丝瓜粥……种类繁多。由于粥铺的场地较小,人员及设备也相对有限,粥铺煮粥的量比较固定,每天煮五六桶,每桶可以装八九十份。
“很感谢吴泉他们发起开办这个粥铺。”陈翠玲介绍,因为和吴泉打过交道,所以有幸从粥铺开张之初就参与进来。她说,来这里的义工内心都很平和,都想实实在在地做些事。“除了来捐赠的好心人,来取粥的人也很懂得感恩,之前有个流浪人员为了感恩,还给我们送来了水果,也有经常来喝粥的老人给粥铺买点米、油、盐等,力所能及地回馈和付出。”
众多爱心人士来捐赠 粥铺结余将拓宽“公益路”
“爱心粥铺现在已经进入常态化运营,在粥铺每天都能见到许多感动的事。”吴泉是爱心粥铺的发起人之一,他感慨,粥铺现在煮粥的食材大都来自社会爱心人士的捐助。作为发起人之一的他,每一笔捐赠他都仔细地进行登记,并用红纸写好张贴在墙上。吴泉制作的捐赠登记表,密密麻麻记录了一沓纸,其中大多数署名是“爱心人士”。
说起设立这家爱心粥铺的初衷,吴泉表示,很早之前自己就有这个想法了,之前他经常会看到路边有流浪人员翻垃圾桶找食物,刚开始他会买点吃的给他们,后来发现并非长久之计,于是开粥铺的念头更强烈了。有了想法后,他和身边朋友一拍即合,筹资、租店面、装修、置厨具、买食材……就这样,爱心粥铺开张了。
“现在我们每个月固定有34人每月出资300元来维持粥铺的房租水电等开销,足以维持店铺的长期运营。现在我们只接受食材捐赠,而不接受捐款。”吴泉介绍,维持店里的开销目前不成问题,结余的钱会商量着做些其他力所能及的事去帮助别人。据了解,前段时间,粥铺还用结余的钱购买了250盒月饼送给环卫工。“中秋节到了,9月30日和10月1日上午,粥铺会联合爱心人士一起送月饼。等天气凉了,我们想再准备些围巾、帽子等御寒物资送给需要的人。”(东南早报记者 龚翠玲 王柏峰 文/图)